知识/研究者多样性、双模网络结构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中美新兴技术企业实证比较
发布时间:2021-01-10 22:49
新兴技术创新是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前瞻意义与现实紧迫性的崭新命题,蛰伏着本土企业“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与发挥后发优势的巨大空间。针对新兴技术创新的远景混沌、过程跳跃与资源离散等鲜明的生态特征,新兴技术创新来自于组织内部的生态动力枢纽仍未能充分揭示。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两个基本视角的创新研究存在诸多范式局限:资源基础视角创新观忽视资源多样性问题;网络嵌入视角创新观将创新网络视作单模网络,存在明显缺陷;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视角相互割裂,难以揭示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的理论内核。拓展并融合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两种创新观,借鉴新兴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知识/研究者”双重资源多样性与“知识网络/合作网络”双模网络结构的整合视角,聚焦于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枢纽,构建新兴技术创新机理理论框架:(1)组织拥有的双重创新资源(知识多样性与研究者多样性)、组织内部的双模创新网络结构(知识网络结构与合作网络结构),构成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资源基础。基于此,构建“独立效应模型”,揭示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2)新兴技术创新的四个生态动力维度结构之间存在...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命题提出
一、新兴技术涌现
1、新兴技术
2、新兴技术发展脉络
3、新兴技术创新趋势
二、全球价值链深刻重构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位势跨越
四、新兴技术创新的动力之谜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结构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兴技术创新文献研究
2、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理理论研究
3、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定量比较研究
4、知识/研究者多样性、双模网络结构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
5、新兴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分析
三、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评述
第一节 资源基础视角创新观:资源多样性及其创新影响
一、知识资源及其创新属性
1、知识作为创新资源
2、外部技术距离与创新绩效
3、由技术距离到知识多样性
4、组织内部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
二、研发团队资源及其创新属性
1、研发团队多样性
2、外部研发伙伴的异质性
三、资源基础视角的创新观:局限与拓展
1、由资源异质性到资源多样性
2、由组织外部资源到组织内部资源
3、由单一资源到多重资源
4、资源基础创新观的总结评论
第二节 网络嵌入视角的创新观:创新网络研究范式整合
一、网络嵌入性: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创新网络研究的范式整合
1、创新网络研究的四个层面
2、网络节点:知识、研究者与企业
3、网络模式:单模与双模网络
4、网络形态:整体网与自我中心网络
5、研究样本:研究者、团队、企业与网络联盟
三、创新网络研究评论
第三节 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的融合
一、技术特征对网络嵌入性的影响
二、创新策略对网络嵌入性的影响
三、吸收/创造能力与网络嵌入性的关系
第四节 新兴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一、新兴技术与新兴技术创新
1、新兴技术的基本范畴
2、新兴技术创新的演进脉络
3、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
二、新兴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观点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突破路径
第五节 总结评论
一、资源基础视角的创新观
二、网络嵌入观视角的创新观
三、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双重视角创新观有待融合
四、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动力之谜
第三章 理论发展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一、新兴技术与新兴技术创新
二、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
1、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知识/研究者多样性
2、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知识/合作网络结构
3、生态资源基础与生态网络秩序的融合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理论框架
1、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
2、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交互效应
3、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整合效应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
一、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知识/研究者”多样性
1、生态资源基础:资源多样性及其结构维度
2、知识多样性
3、研究者多样性
二、生态网络秩序:知识/合作双模网络结构
1、由单模网络到双模网络
2、双模网络结构洞
3、双模网络中心势
第三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
一、知识动力机制
1、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洞的交互效应
2、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中心势的交互效应
二、团队动力机制
1、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交互效应
2、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中心势的交互效应
第四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
一、团队动力机制与知识动力机制的整合
二、“研究者多样性—知识多样性”交互效应
1、研究者多样性强化知识多样性的积极作用
2、知识多样性强化研究者多样性的积极作用
三、“团队—知识”驱动效应
1、研究者多样性对知识动力机制的驱动效应
2、合作网络结构对知识动力机制的驱动效应
第四章 实证研究方法与定量比较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一、新兴技术的选择
二、中美新兴技术创新企业大样本选择
三、构建新兴技术发明专利基础信息数据库
四、建立共词矩阵与网络分析
1、研究者共词矩阵
2、知识共词矩阵
3、“知识/合作”双模网络
第二节 变量测量方法
一、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
二、“知识/研究者”双重资源多样性的测量
1、知识多样性
2、研究者多样性
三、“知识/合作”双模网络结构的测量
1、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洞测量方法
2、知识/合作网络中心势测量方法
四、控制变量的测量
第三节 中美企业样本定量比较分析
一、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基本情况比较
二、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比较
三、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比较
四、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绩效比较
第四节 变量相关分析
第五章 模型建构、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第一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模型检验
一、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数量的影响
1、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及其设定
2、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检验结果
3、中美样本比较分析
二、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
1、模型检验结果
2、中美样本比较
三、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1、知识动力源泉影响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检验结果
2、研究者动力源泉影响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检验结果
3、中美样本比较分析
四、检验结果与讨论
1、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研究结果
2、中美企业样本独立效应比较分析结论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交互效应模型检验
一、交互效应检验方法与模型设定
二、知识动力机制: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的交互效应检验
1、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中心势的正向交互效应
2、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洞的负向交互效应
三、团队动力机制: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结构的交互效应检验
四、交互效应检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整合效应模型检验
一、整合效应结构方程路径模型设定
二、整合效应结构方程路径模型拟合效果
三、“团队—知识”动力驱动效应检验
四、“团队—知识”动力交互效应检验
五、检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应用启示与创新价值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实证研究结论
1、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实证研究结论
2、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实证研究结论
3、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实证研究结论
二、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比较实证研究结论
1、中国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显著落后于美国企业样本
2、美国企业样本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特征
3、中美新兴技术企业样本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呈现结构性差异
4、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显著不同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策略与战略启示
一、新兴技术创新的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1、团队动力机制的主要参数
2、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策略选择
3、新兴技术企业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的具体举措
二、新兴技术创新的知识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1、知识动力机制的主要参数
2、知识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3、中国新兴技术创新企业的知识动力机制优化举措
三、新兴技术创新战略
第三节 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理论创新
1、探索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路径
2、构建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理的新理论
二、现实价值
1、新兴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的应用价值
2、新兴技术创新宏观政策的启示意义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异质性特征、研发投资策略与创新联盟稳定性[J]. 谢宗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8)
[2]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影响研究[J]. 周密,赵文红,宋红媛. 科学学研究. 2015(07)
[3]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互动认知的视角[J]. 吕洁,张钢. 心理学报. 2015(04)
[4]知识距离对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服务外包企业为例[J]. 肖志雄. 情报科学. 2014(10)
[5]创业团队的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吴岩. 科研管理. 2014(07)
[6]基于组织模块化与技术模块化“同构/异构”协同的跨边界研发网络架构[J]. 魏江,黄学,刘洋.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7]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 武建龙,王宏起. 科学学研究. 2014(04)
[8]网络能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与突破性创新绩效[J]. 范钧,郭立强,聂津君. 科研管理. 2014(01)
[9]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效应——基于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 刘志迎,单洁含. 科学学研究. 2013(09)
[10]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 张可,高庆昆. 管理世界. 2013(06)
本文编号:2969563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命题提出
一、新兴技术涌现
1、新兴技术
2、新兴技术发展脉络
3、新兴技术创新趋势
二、全球价值链深刻重构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位势跨越
四、新兴技术创新的动力之谜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结构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兴技术创新文献研究
2、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理理论研究
3、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定量比较研究
4、知识/研究者多样性、双模网络结构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
5、新兴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分析
三、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评述
第一节 资源基础视角创新观:资源多样性及其创新影响
一、知识资源及其创新属性
1、知识作为创新资源
2、外部技术距离与创新绩效
3、由技术距离到知识多样性
4、组织内部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
二、研发团队资源及其创新属性
1、研发团队多样性
2、外部研发伙伴的异质性
三、资源基础视角的创新观:局限与拓展
1、由资源异质性到资源多样性
2、由组织外部资源到组织内部资源
3、由单一资源到多重资源
4、资源基础创新观的总结评论
第二节 网络嵌入视角的创新观:创新网络研究范式整合
一、网络嵌入性: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创新网络研究的范式整合
1、创新网络研究的四个层面
2、网络节点:知识、研究者与企业
3、网络模式:单模与双模网络
4、网络形态:整体网与自我中心网络
5、研究样本:研究者、团队、企业与网络联盟
三、创新网络研究评论
第三节 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的融合
一、技术特征对网络嵌入性的影响
二、创新策略对网络嵌入性的影响
三、吸收/创造能力与网络嵌入性的关系
第四节 新兴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一、新兴技术与新兴技术创新
1、新兴技术的基本范畴
2、新兴技术创新的演进脉络
3、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
二、新兴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观点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突破路径
第五节 总结评论
一、资源基础视角的创新观
二、网络嵌入观视角的创新观
三、资源基础与网络嵌入双重视角创新观有待融合
四、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动力之谜
第三章 理论发展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一、新兴技术与新兴技术创新
二、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
1、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知识/研究者多样性
2、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知识/合作网络结构
3、生态资源基础与生态网络秩序的融合
三、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理论框架
1、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
2、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交互效应
3、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整合效应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
一、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知识/研究者”多样性
1、生态资源基础:资源多样性及其结构维度
2、知识多样性
3、研究者多样性
二、生态网络秩序:知识/合作双模网络结构
1、由单模网络到双模网络
2、双模网络结构洞
3、双模网络中心势
第三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
一、知识动力机制
1、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洞的交互效应
2、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中心势的交互效应
二、团队动力机制
1、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交互效应
2、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中心势的交互效应
第四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
一、团队动力机制与知识动力机制的整合
二、“研究者多样性—知识多样性”交互效应
1、研究者多样性强化知识多样性的积极作用
2、知识多样性强化研究者多样性的积极作用
三、“团队—知识”驱动效应
1、研究者多样性对知识动力机制的驱动效应
2、合作网络结构对知识动力机制的驱动效应
第四章 实证研究方法与定量比较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一、新兴技术的选择
二、中美新兴技术创新企业大样本选择
三、构建新兴技术发明专利基础信息数据库
四、建立共词矩阵与网络分析
1、研究者共词矩阵
2、知识共词矩阵
3、“知识/合作”双模网络
第二节 变量测量方法
一、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
二、“知识/研究者”双重资源多样性的测量
1、知识多样性
2、研究者多样性
三、“知识/合作”双模网络结构的测量
1、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洞测量方法
2、知识/合作网络中心势测量方法
四、控制变量的测量
第三节 中美企业样本定量比较分析
一、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基本情况比较
二、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比较
三、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比较
四、中美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绩效比较
第四节 变量相关分析
第五章 模型建构、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
第一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模型检验
一、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数量的影响
1、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及其设定
2、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检验结果
3、中美样本比较分析
二、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
1、模型检验结果
2、中美样本比较
三、独立效应:对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1、知识动力源泉影响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检验结果
2、研究者动力源泉影响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检验结果
3、中美样本比较分析
四、检验结果与讨论
1、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动力源泉独立效应研究结果
2、中美企业样本独立效应比较分析结论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交互效应模型检验
一、交互效应检验方法与模型设定
二、知识动力机制: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的交互效应检验
1、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中心势的正向交互效应
2、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洞的负向交互效应
三、团队动力机制:研究者多样性与合作网络结构的交互效应检验
四、交互效应检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整合效应模型检验
一、整合效应结构方程路径模型设定
二、整合效应结构方程路径模型拟合效果
三、“团队—知识”动力驱动效应检验
四、“团队—知识”动力交互效应检验
五、检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应用启示与创新价值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实证研究结论
1、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实证研究结论
2、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制实证研究结论
3、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系统实证研究结论
二、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比较实证研究结论
1、中国企业样本新兴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显著落后于美国企业样本
2、美国企业样本的组织内生态资源基础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特征
3、中美新兴技术企业样本的组织内生态网络秩序呈现结构性差异
4、中美企业新兴技术创新的组织内生态动力源泉显著不同
第二节 新兴技术创新的策略与战略启示
一、新兴技术创新的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1、团队动力机制的主要参数
2、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策略选择
3、新兴技术企业团队动力机制优化的具体举措
二、新兴技术创新的知识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1、知识动力机制的主要参数
2、知识动力机制优化策略
3、中国新兴技术创新企业的知识动力机制优化举措
三、新兴技术创新战略
第三节 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理论创新
1、探索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路径
2、构建新兴技术创新组织内生态动力机理的新理论
二、现实价值
1、新兴技术创新战略与策略的应用价值
2、新兴技术创新宏观政策的启示意义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异质性特征、研发投资策略与创新联盟稳定性[J]. 谢宗杰.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8)
[2]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影响研究[J]. 周密,赵文红,宋红媛. 科学学研究. 2015(07)
[3]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互动认知的视角[J]. 吕洁,张钢. 心理学报. 2015(04)
[4]知识距离对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服务外包企业为例[J]. 肖志雄. 情报科学. 2014(10)
[5]创业团队的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吴岩. 科研管理. 2014(07)
[6]基于组织模块化与技术模块化“同构/异构”协同的跨边界研发网络架构[J]. 魏江,黄学,刘洋.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4)
[7]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 武建龙,王宏起. 科学学研究. 2014(04)
[8]网络能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与突破性创新绩效[J]. 范钧,郭立强,聂津君. 科研管理. 2014(01)
[9]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效应——基于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 刘志迎,单洁含. 科学学研究. 2013(09)
[10]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 张可,高庆昆. 管理世界. 2013(06)
本文编号:296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96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