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视角下的微小卫星测控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8:29
<正>微小卫星以体积小、功耗低、开发周期短,可编队组网,可以更低成本完成复杂空间任务的优势,在通信、军事、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科学实验和深空探测等领域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加速了大型卫星星座的建设进程。卫星组网及星座运行需要具备多星同时在轨测控能力、星间高效通信能力和星地实时高精度对接能力,故测控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微小卫星高效应用的必要手段。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 2020,(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所示,可应用在微小卫星上的通信??
-'--?-?-^-'-^-'-??050)050>0>0>0>0>050)0)050)050>?3>05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T-T-r-T-T-'r-T-T—?r-^T-T-T-T-T-T-^—?T-^-T-r-CNJC'jrvJfMCNJC'JC'jCVJC'JC'JCMCNJC'JCNJtNJCNJCMCNCNJC'J??UJ111JIIIIIIIIIIIIIII??■?Mil??测控通g领域专利思甲谓m?■??1??1??图1微小卫星测控通信关键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趋势??面的广泛应用,卫星测控通信的研??究逐步增多,可应用在微小卫星上??的创新成果公开速度也加快。空间??激光通信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成为解决微波通信瓶??颈、构建天基宽带网、实现对地观??测海量数据实时传输的有效手段。??同时,微小卫星星座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广泛关注,特别是以全球无??缝卫星覆盖、可手持终端和大容量??为主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多家航??天公司提出打造由低轨微小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引发了全球强烈关注。??进人21世纪,全球各国对卫??星数据开始严重依赖,再加之微小??卫星组网及星座实现的功能逐渐多??样,各航天大国在完善卫星系统种??类和提高卫星系统功能的航天发展??目标之外,对卫星与地面间通信、??150?中國航又2020年第n期^??卫星间组网通信等技术激发出了强??烈的研究热情。关于天线组合重构、??星间通信机制、光器件改进优4匕的??新技术产出层出不穷,尤其是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中的口径综合
来源国/地区分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曰本电气公司??爱立信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哈里斯公司??泰雷兹公司??休斯公司??雷神公司??波音公司??三菱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高通公司??10??20??30??40??50??60??图3微小卫星测控通信关键技术国内外主要专利申请人构成??产出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政府??项目也持续不断,可见美国各界对??卫星测控通信技术的重视。??曰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对微小??卫星测控通信技术的研发开启时间??也相对较早,20世纪80年代即对??口径综合天线倾注了较多精力,专??利申请也较为丰富。进一步在90??年代初又产生了多项软件定义无线??电和激光通信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小型化、低功耗卫??星通信器件的研制和高精度、高可??靠性星间通信方案的成型。不晚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航天产业观察??53??曰本在1972年即提出了“准天顶”??卫星组网导航系统的概念,2006??年正式启动,2010年发射了首颗??“准天顶”系统导航卫星,2017??年完成了“四星组网”体系建设,??曰本的“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星间组网技术实现了向亚太地区??提供GPS信号增强和短消息服务??的功能。日本政府还计划2023年??实现该系统“七星组网”,以完全??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
本文编号:3143136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 2020,(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所示,可应用在微小卫星上的通信??
-'--?-?-^-'-^-'-??050)050>0>0>0>0>050)0)050)050>?3>05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T-T-r-T-T-'r-T-T—?r-^T-T-T-T-T-T-^—?T-^-T-r-CNJC'jrvJfMCNJC'JC'jCVJC'JC'JCMCNJC'JCNJtNJCNJCMCNCNJC'J??UJ111JIIIIIIIIIIIIIII??■?Mil??测控通g领域专利思甲谓m?■??1??1??图1微小卫星测控通信关键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趋势??面的广泛应用,卫星测控通信的研??究逐步增多,可应用在微小卫星上??的创新成果公开速度也加快。空间??激光通信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成为解决微波通信瓶??颈、构建天基宽带网、实现对地观??测海量数据实时传输的有效手段。??同时,微小卫星星座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广泛关注,特别是以全球无??缝卫星覆盖、可手持终端和大容量??为主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多家航??天公司提出打造由低轨微小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引发了全球强烈关注。??进人21世纪,全球各国对卫??星数据开始严重依赖,再加之微小??卫星组网及星座实现的功能逐渐多??样,各航天大国在完善卫星系统种??类和提高卫星系统功能的航天发展??目标之外,对卫星与地面间通信、??150?中國航又2020年第n期^??卫星间组网通信等技术激发出了强??烈的研究热情。关于天线组合重构、??星间通信机制、光器件改进优4匕的??新技术产出层出不穷,尤其是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中的口径综合
来源国/地区分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曰本电气公司??爱立信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哈里斯公司??泰雷兹公司??休斯公司??雷神公司??波音公司??三菱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高通公司??10??20??30??40??50??60??图3微小卫星测控通信关键技术国内外主要专利申请人构成??产出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政府??项目也持续不断,可见美国各界对??卫星测控通信技术的重视。??曰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对微小??卫星测控通信技术的研发开启时间??也相对较早,20世纪80年代即对??口径综合天线倾注了较多精力,专??利申请也较为丰富。进一步在90??年代初又产生了多项软件定义无线??电和激光通信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小型化、低功耗卫??星通信器件的研制和高精度、高可??靠性星间通信方案的成型。不晚于??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航天产业观察??53??曰本在1972年即提出了“准天顶”??卫星组网导航系统的概念,2006??年正式启动,2010年发射了首颗??“准天顶”系统导航卫星,2017??年完成了“四星组网”体系建设,??曰本的“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星间组网技术实现了向亚太地区??提供GPS信号增强和短消息服务??的功能。日本政府还计划2023年??实现该系统“七星组网”,以完全??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
本文编号:3143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14313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