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审判中的ADR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6-19 10:07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进入高速发展甚至爆炸的时期,知识产权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技术更新换代的高速性与高利润性,使得知识产权纠纷迅速增多,而此类纠纷的专业性、复杂性给法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第一章主要对ADR概念与类型、基本要素、基本功能作了概要性的阐述;第二章回顾知识产权发展的历史,并分析了知识产权及其纠纷的现状和特点,认为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在于:纠纷所涉及的主体和的客体广泛、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宽而复杂、适用法律的难度较大、诉讼前准备阶段的人、财、物投入量较大、涉外案件较多。本章通过对法院ADR与诉讼程序的比较,认为以法院ADR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更为有利;第三章审视了传统的法院知识产权ADR的特点和不足,认为产生弊端的原因在于立法、审判实践以及资源等三方面的缺陷;第四章通过对各国法院知识产权ADR实践的分析比较,寻求发达国家法院知识产权ADR的经验;第五章提出建立新型的法院知识产权ADR模式——知识产权审判ADR制度,着重就知识产权审判中的ADR制度设计作实践性探讨,认为应当从基本原则、主持ADR程序的主体以及具体制度的设计三方面对知识产权审判中的ADR制度...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ADR 概述
    第一节 ADR 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ADR 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法院ADR 的基本功能
        一、解决纠纷的功能
        二、简化程序的功能
        三、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
        四、灵活补充诉讼缺陷的功能
第二章 知识产权纠纷与诉讼程序的特点
    第一节 我国当前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当前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
        二、我国当前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与法院ADR
        一、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的特点
        二、法院ADR 与诉讼程序的比较
第三章 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程序的弊端
        一、漫长的诉讼周期
        二、高昂的诉讼费用
        三、难以满足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要求
    第二节 传统的法院知识产权ADR 制度的弊端
        一、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概况
        二、当前学界对法院调解的几种论点
        三、传统的法院知识产权ADR 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传统的法院知识产权ADR 制度产生缺陷的原因
        一、立法的缺陷
        二、审判实践中的缺陷
        三、资源的缺陷
第四章 各国的法院知识产权 ADR 实践
    第一节 美国法院知识产权ADR 实践
    第二节 日本法院知识产权ADR 实践
    第三节 英国法院知识产权ADR 实践
第五章 制度设计: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中的 ADR 具体制度安排
    第一节 基本原则
        一、自愿与处分原则
        二、合法原则
        三、保密原则
        四、模糊原则
        五、部分调解原则
        六、及时调解原则
    第二节 主持ADR 程序的主体
        一、主持ADR 程序的主体范围
        二、主持ADR 程序的调解法官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 知识产权审判ADR 具体程序设计
        一、知识产权审判ADR 的前期调解
        二、知识产权审判ADR 的中期调解
        三、知识产权审判ADR 的后期调解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外处理[J]. 曾彤.  中华商标. 2002(02)
[2]完善司法鉴定制度是科学证据时代的呼唤[J]. 何家弘,刘昊阳.  中国司法鉴定. 2001(01)
[3]网络信息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 吴永臻.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本文编号:3237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237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