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基础、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7:34
  当今全球化、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动荡、复杂与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竞争环境,知识成为影响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资源。企业技术创新不仅高度依赖于内部知识基础,同时也与所连接外部知识源(外部知识基础)关系密切。企业既有的内部知识基础与外部知识基础宽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范围与空间、方向与路径,驱动着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带来企业间创新绩效水平的差异性。开放式创新是企业有目的地对跨过组织边界的知识及其流动性进行管理,并通过分布式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与外部创新主体联合创造与获取知识价值,有利于企业从内外部技术诀窍、知识产权及竞争能力中挖掘竞争优势源泉。然而,企业内外部知识基础宽度与深度如何影响两类创新绩效水平——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以及两种类型开放式创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如何在企业内外部知识基础与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之间发挥核心作用,仍然是一个未曾讨论充分且有待深化明晰的研究问题。本论文综合运用SPSS22\Nvivo10\Smart PLS 2.0\MP LUS6.12分析工具,采取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研...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企业知识基


论文结构

基础观,知识基础,企业竞争优势,资源


图 2-1 资源与知识的基础结构Fig.2-1 Basic Structure of Resource and Knowledge资料来源:Galunic & Rodan(1997).资源基础观将企业竞争优势源泉归结为企业内部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难以替代的四种资源,但未并对资源本身展开具体论述。在资源基础观基础上,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KBV)、网络资源观进一步补充与拓展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知识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企业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资源,企业存在的原因乃是由于企业在知识获取、运用、创造以及商业化方面比市场供应更有效率(Cohen,Levinthal,1990;Eisenhardt,Martin,2000;Grant,1996;Kogut,Zander,1992,1996),新产品的创新性是企业管理、维持以及创造知识的函数(Grant,1996),并且知识创造过程能够影响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Nickerson,Zenger,2004)。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在于为知识的创造、转移、与应用建立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以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以及形成竞争优势(Brauner,Becker,2006)。网络资源基础观从组织

模型图,开放式,漏斗,模型


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信任为基础,注重长期团队及成员间关系的网络化,相关管理策略以平衡信任与风险为主(Westergren,Holmstr m,2012)。从哲学隐喻视角来看,封闭式创新表现为一个“漏斗”模型,而开放式创新表现为一个“筛子”模型,在全新全过程中开放企业边界与外部创新进行连接,如图 2-5 所示。表 2-5 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创新逻辑Tab.2-5 Innovation Logic Comparison between Closed Innov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关注点 封闭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创 新 轨 迹(innovation locus)企业内部创新过程,寻求最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工作内部和外部不同的贡献以及不同类型的连接构成了创新过程。主要关注构建最好的创新网络所有权 所有权归属于实施创新的企业较大程度的成果分享,包括合作成果(如开源软件),或者为网络参与者提供通用平台组织间关系 合同,短期团队,层级 信任为基础,长期团队,网络化管理策略 保持控制 平衡信任与风险资料来源:Westergren & Holmstr m(20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张振刚,陈志明,李云健.  科研管理. 2015(03)
[2]知识源战略、动态能力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J]. 金昕,陈松.  科研管理. 2015(02)
[3]企业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归纳性分析——基于28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J]. 张振刚,陈志明,陈力恒.  软科学. 2014(12)
[4]近十年国外开放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 闫春.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04)
[5]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管理研究[J]. 张振刚,陈志明,郑少贤.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2)
[6]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7]基于不同动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J]. 马文甲,高良谋.  管理学报. 2014(02)
[8]知识基础能力、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全球R&D领先通信及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的实证分析[J]. 张晓黎,覃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1)
[9]企业知识基础对技术合作的影响研究[J]. 蔡虹,刘岩,向希尧.  管理学报. 2013(06)
[10]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视角的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分析[J]. 陶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9)

博士论文
[1]我国装备制造业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 赵君.辽宁大学 2013
[2]主导行为、网络嵌入与子公司成长研究[D]. 黄海昕.南开大学 2013
[3]大学科技园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吴保根.东华大学 2013
[4]企业外部创新网络对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的影响[D]. 林春培.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追赶路径:所有权的视角[D]. 江诗松.浙江大学 2012
[6]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及其协同演化[D]. 潘松挺.浙江大学 2009
[7]跨国公司研发离岸研究[D]. 孙瑶.四川大学 2007
[8]突破性创新动因与组织模式研究[D]. 张洪石.浙江大学 2005
[9]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 张方华.浙江大学 2005
[10]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 方统法.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68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268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