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知识产权中私益与公益的平衡
发布时间:2021-07-27 08:48
知识产权人的权利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而在不断的扩张,社会公众的信息自由范围也同时逐渐扩大,从而出现了知识产权垄断权与社会公众可以自由、有限地接近、使用知识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双方利益的矛盾冲突。知识产权法时刻关注知识产权中私益与公益之间的矛盾冲突,私益需要有力保护,公益更是立法之本,协调两者之间的权利范围是每个社会秩序所要面临的任务。构建利益平衡机制是解决知识产权公私益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相应地,使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恰当适度的理想状态。同时,以有效的制度救济作为补充手段,在知识产品生产和流转的动态过程中,始终使两者的利益保持一种平衡。这是利益平衡制度设计在知识产权法上最高价值追求。知识产权人的私益与社会公众的公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知识产权法通过平衡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产权法公平、正义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合理权益,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既鼓励知识创造又促进公众对知识产品接近和利用,努力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最合理配置。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做出初步认识,进一步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价值构造...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的存在价值
1.1 利益平衡理论的重要性
1.2 利益平衡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1.2.1 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和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2.2 利益平衡原则在利益调节机制中的适用
1.3 利益平衡理论核心的法哲学分析
1.3.1 私益与公益间关系的协调
1.3.2 实现平等正义的法哲学价值
1.3.3 最高价值目标——公共利益的实现与保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知识产权中私益与公益的合理配置
2.1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
2.1.1 知识产权的客体属性
2.1.2 知识产权的利益属性
2.1.3 知识产权的目标实现
2.2 私益与公益间利益配置的博弈分析
2.2.1 知识产权私益与公益的博弈空间
2.2.2 博弈双方的行为方式选择
2.2.3 知识产权制度提供双方博弈平台
2.2.4 博弈双方的利益保护机制
2.3 私益与公益之间平衡的“度”
2.3.1 知识产权保护的“度”
2.3.2 处理好涉关“度”的两类关系
2.4 知识产权利益合理配置及制约激励机制
2.4.1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配置
2.4.2 市场调节与公权力的涉入
2.4.3 建立制约激励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动态协调构建
3.1 权利限制与反限制
3.1.1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
3.1.2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反限制
3.1.3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与反限制实现利益动态平衡
3.2 平衡与不平衡相伴
3.2.1 从不平衡到平衡
3.2.2 从平衡到不平衡
3.3 相对静态与绝对动态的模式构建
3.3.1 静态模式的构建
3.3.2 动态模式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J]. 李丽红.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06)
[2]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 冯晓青. 中国法学. 2007(01)
[3]论利益平衡原理及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J]. 冯晓青. 江海学刊. 2007(01)
[4]利益平衡论:穿行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读后[J]. 刘友华. 电子知识产权. 2006(11)
[5]知识产权是公化私权——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J]. 王怒蕾.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6]公正、合理与共享━━信息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J]. 纪强. 中州大学学报. 2006(03)
[7]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J]. 赵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8]论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J]. 张炳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3)
[9]论知识产权领域的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博弈[J]. 葛现琴. 理论学刊. 2005(09)
[10]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J]. 任寰. 知识产权. 2005(03)
本文编号:3305460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的存在价值
1.1 利益平衡理论的重要性
1.2 利益平衡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1.2.1 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和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2.2 利益平衡原则在利益调节机制中的适用
1.3 利益平衡理论核心的法哲学分析
1.3.1 私益与公益间关系的协调
1.3.2 实现平等正义的法哲学价值
1.3.3 最高价值目标——公共利益的实现与保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知识产权中私益与公益的合理配置
2.1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理论基础
2.1.1 知识产权的客体属性
2.1.2 知识产权的利益属性
2.1.3 知识产权的目标实现
2.2 私益与公益间利益配置的博弈分析
2.2.1 知识产权私益与公益的博弈空间
2.2.2 博弈双方的行为方式选择
2.2.3 知识产权制度提供双方博弈平台
2.2.4 博弈双方的利益保护机制
2.3 私益与公益之间平衡的“度”
2.3.1 知识产权保护的“度”
2.3.2 处理好涉关“度”的两类关系
2.4 知识产权利益合理配置及制约激励机制
2.4.1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配置
2.4.2 市场调节与公权力的涉入
2.4.3 建立制约激励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的动态协调构建
3.1 权利限制与反限制
3.1.1 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
3.1.2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反限制
3.1.3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与反限制实现利益动态平衡
3.2 平衡与不平衡相伴
3.2.1 从不平衡到平衡
3.2.2 从平衡到不平衡
3.3 相对静态与绝对动态的模式构建
3.3.1 静态模式的构建
3.3.2 动态模式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J]. 李丽红.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7(06)
[2]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 冯晓青. 中国法学. 2007(01)
[3]论利益平衡原理及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J]. 冯晓青. 江海学刊. 2007(01)
[4]利益平衡论:穿行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读后[J]. 刘友华. 电子知识产权. 2006(11)
[5]知识产权是公化私权——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J]. 王怒蕾.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6]公正、合理与共享━━信息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J]. 纪强. 中州大学学报. 2006(03)
[7]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J]. 赵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8]论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J]. 张炳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3)
[9]论知识产权领域的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博弈[J]. 葛现琴. 理论学刊. 2005(09)
[10]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J]. 任寰. 知识产权. 2005(03)
本文编号:3305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30546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