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文化生产视角的理论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8 09:23
结合当前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和我国文化建设情景,文化社会学逐渐成为显学并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20世纪中叶起,文化社会学在美国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当代美国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文化社会学理论中,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今天依然保持有强大的生命力。彼得森的理论思辨源自“文化与社会”关系型的三大传统取向之辩。他并未像如阿多诺、威廉斯等大家为“理想主义”者,而坚持“物质主义者”的身份并提出“文化镜像论”。另外,他也受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而在文化生产领域尚未成为届时研究热点时,贝克尔的前期成果对于他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文本性和文化变迁性的假设前提,彼得森认为文化生产视角的本质就是“文化生产视角关注文化的符号要素如何被体系所规范,以及其如何被其创造、分配、评估、教授和保存”并逐步构建文化生产视角研究的社会因素模型,即技术、法规、产业结构、组织架构、职业生涯、市场。该模型的建构经历了五项权变、六项取径和六项模型等三个具体阶段,具体演进进程将在文中论述。文化生产视角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于...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方法与思路
1.4 难点与创新点
1.5 目的与意义
2.文化生产视角的缘起与机理
2.1 文化生产视角的形成基础
2.1.1 文化与社会:缘起自三大传统取向之辩
2.1.2 帕森斯的影响:结构功能主义的内嵌
2.1.3 贝克尔的影响:“艺术界”社会学范式的承继
2.2 解析文化生产视角
2.2.1 文化生产视角的内涵分析
2.2.2 从生产视角到文化生产视角
2.2.3 文化生产视角的比较工具性
3.文化生产视角的核心与承继
3.1 权变、取径与模型的关系
3.2 文化生产视角的五项权变
3.2.1 报酬系统
3.2.2 评估
3.2.3 组织动力、市场结构与技术
3.3 文化生产视角的六项取径
3.3.1 报酬与市场结构
3.3.2 守门与决策链
3.3.3 创造性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及其便利性结构条件
3.4 文化生产视角的六要素模型
3.4.1 技术
3.4.2 政策法规
3.4.3 组织结构与职业生涯
3.4.4 市场与产业结构
4.文化生产视角的拓展与批判
4.1 抵抗的具体化: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
4.2 文化区隔的本质化与本真性编织:基于文化的社会学的视角
4.3 决策链的多元延伸:基于创意产业研究的视角
4.4 文化自主性缺失的批判: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5.文化生产视角的革新与应用
5.1 “机器创意”阶段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1.1 技术:技术演进的基础性驱动
5.1.2 产业结构:小微企业兴起与创意祛魅
5.1.3 组织结构:创意协同与创意网络
5.1.4 职业生涯:创意增进与创意替代
5.1.5 政策法规:监管变革
5.1.6 市场结构:要素流动成本降低
5.2 数字传播与窄播趋势下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2.1 技术:终端与传输技术双升级
5.2.2 产业结构:分工深化与个性离散
5.2.3 组织结构: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形成
5.2.4 职业生涯:“产销者”与多元面向
5.2.5 政策法规:数字媒介治理
5.2.6 市场结构:“杂食性”的建构转换
5.3 知识产权布局实践下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3.1 技术:技术演进与平台建设
5.3.2 产业结构:竞争力与基础性
5.3.3 组织结构:产权分析下的职能分工
5.3.4 职业生涯:专业岗位与人才培养
5.3.5 政策法规:法规完善与政策升级
5.3.6 市场结构:知识产权忠诚度与消费者身份分野
6.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J]. 赵丽瑾,侯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2)
[2]“文化杂食主义”视角下的网络舞蹈视频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分层[J]. 鞠高雅,林一.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04)
[3]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J]. 李红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3)
[4]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J]. 米加宁,章昌平,李大宇,林涛. 学海. 2018(02)
[5]高雅品味还是杂食?——特大城市居民文化区分实证研究[J]. 朱迪.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6]光韵重塑:机器创意时代的文化产业生产策略[J]. 杨佳续,张海燕. 文化艺术研究. 2017(03)
[7]美国文化社会学的三副面孔[J]. 卢文超. 文化研究. 2016(04)
[8]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 曹源. 科技与法律. 2016(03)
[9]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研究[J]. 卢文超. 社会. 2015(01)
[10]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J]. 周怡. 社会学研究. 2008(06)
本文编号:330765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方法与思路
1.4 难点与创新点
1.5 目的与意义
2.文化生产视角的缘起与机理
2.1 文化生产视角的形成基础
2.1.1 文化与社会:缘起自三大传统取向之辩
2.1.2 帕森斯的影响:结构功能主义的内嵌
2.1.3 贝克尔的影响:“艺术界”社会学范式的承继
2.2 解析文化生产视角
2.2.1 文化生产视角的内涵分析
2.2.2 从生产视角到文化生产视角
2.2.3 文化生产视角的比较工具性
3.文化生产视角的核心与承继
3.1 权变、取径与模型的关系
3.2 文化生产视角的五项权变
3.2.1 报酬系统
3.2.2 评估
3.2.3 组织动力、市场结构与技术
3.3 文化生产视角的六项取径
3.3.1 报酬与市场结构
3.3.2 守门与决策链
3.3.3 创造性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及其便利性结构条件
3.4 文化生产视角的六要素模型
3.4.1 技术
3.4.2 政策法规
3.4.3 组织结构与职业生涯
3.4.4 市场与产业结构
4.文化生产视角的拓展与批判
4.1 抵抗的具体化: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
4.2 文化区隔的本质化与本真性编织:基于文化的社会学的视角
4.3 决策链的多元延伸:基于创意产业研究的视角
4.4 文化自主性缺失的批判: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5.文化生产视角的革新与应用
5.1 “机器创意”阶段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1.1 技术:技术演进的基础性驱动
5.1.2 产业结构:小微企业兴起与创意祛魅
5.1.3 组织结构:创意协同与创意网络
5.1.4 职业生涯:创意增进与创意替代
5.1.5 政策法规:监管变革
5.1.6 市场结构:要素流动成本降低
5.2 数字传播与窄播趋势下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2.1 技术:终端与传输技术双升级
5.2.2 产业结构:分工深化与个性离散
5.2.3 组织结构: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形成
5.2.4 职业生涯:“产销者”与多元面向
5.2.5 政策法规:数字媒介治理
5.2.6 市场结构:“杂食性”的建构转换
5.3 知识产权布局实践下的文化生产视角革新
5.3.1 技术:技术演进与平台建设
5.3.2 产业结构:竞争力与基础性
5.3.3 组织结构:产权分析下的职能分工
5.3.4 职业生涯:专业岗位与人才培养
5.3.5 政策法规:法规完善与政策升级
5.3.6 市场结构:知识产权忠诚度与消费者身份分野
6.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生产:融合文化语境下偶像明星的制造机制[J]. 赵丽瑾,侯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2)
[2]“文化杂食主义”视角下的网络舞蹈视频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分层[J]. 鞠高雅,林一.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8(04)
[3]当代乡村文化生产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J]. 李红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13)
[4]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J]. 米加宁,章昌平,李大宇,林涛. 学海. 2018(02)
[5]高雅品味还是杂食?——特大城市居民文化区分实证研究[J]. 朱迪.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6]光韵重塑:机器创意时代的文化产业生产策略[J]. 杨佳续,张海燕. 文化艺术研究. 2017(03)
[7]美国文化社会学的三副面孔[J]. 卢文超. 文化研究. 2016(04)
[8]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 曹源. 科技与法律. 2016(03)
[9]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研究[J]. 卢文超. 社会. 2015(01)
[10]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J]. 周怡. 社会学研究. 2008(06)
本文编号:3307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30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