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行为保全中担保数额认定之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1-11-03 20:32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以提供担保为必要,但因保全错误可能带来的损失难以估算,为之确定合理的担保数额成为司法实践认定难点。现有研究仅侧重于实体层面,未从程序视角审视其认定模式。实践中存在法院裁量型与当事人主张型两类认定模式,前者将担保数额完全交由法官自由裁量,难免出现标准混乱、主观恣意等问题。后者强调当事人在数额认定中的处分权,要求法官以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为认定基础,更符合保全担保之程序、实体双重属性,并可对数额认定形成常态化规制机制。因此,可适用类似诉讼之程序构造,引入正式听证程序,由当事人主张担保数额,并举证证明可能损失,证明困难时可借鉴损害额认定制度。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34(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担保数额认定模式的类型化考察
(一) 法院裁量型
1.法院依职权裁量模式。
2.申请人提出模式。
(二) 当事人主张型
1.当事人举证模式。
2.当事人协商模式。
三、担保数额认定模式的选定
(一) 法院裁量型不足保证担保数额的相当性
1.裁量标准混乱。
2.滋生恣意裁量。
(二) 当事人主张型适用的必要性、正当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防止担保数额认定的恣意。
2.正当性——当事人是担保关系的主体。
3.可行性——结果准确性与程序效益相调和。
(三) 特殊情况下法官裁量型有限适用
四、当事人主张型下的数额认定方式
(一) 组织当事人协商担保数额
(二) 协商不成由被申请人证明可能损失
1.可能损失的要件解构。
2.具体数额证明困难时引入损害额认定制度。
(三) 数额认定、变更、救济之配套程序
1.数额认定以正式听证程序为保障。
2.可依当事人之申请增加或减少担保数额。
3.以申请复议或撤销保全裁定为救济途径。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新设计[J]. 曹新明. 现代法学. 2019(01)
[2]民事行为保全担保制度的完善路径[J]. 李曼. 当代法学. 2018(03)
[3]民事询问权研究[J]. 史飚. 政法论坛. 2016(02)
[4]保全担保数额的审查确定[J]. 孟源,张演亮. 人民司法. 2015(23)
[5]保全程序中担保的提供与担保数额的确定——《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52条的意义及其解释适用[J]. 刘君博. 法律适用. 2015(08)
[6]财产保全保证担保的属性及法律适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双重视角[J]. 张保华. 人民司法. 2012(09)
[7]损害额认定制度研究[J]. 毋爱斌. 清华法学. 2012(02)
[8]正当程序视野下的诉前禁令制度[J]. 刘晴辉. 清华法学. 2008(04)
[9]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J]. 杨述兴. 电子知识产权. 2006(08)
[10]民事保全程序基本问题研究[J]. 李仕春. 中外法学. 2005(01)
博士论文
[1]民事保全程序要论[D]. 范毅强.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4304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34(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担保数额认定模式的类型化考察
(一) 法院裁量型
1.法院依职权裁量模式。
2.申请人提出模式。
(二) 当事人主张型
1.当事人举证模式。
2.当事人协商模式。
三、担保数额认定模式的选定
(一) 法院裁量型不足保证担保数额的相当性
1.裁量标准混乱。
2.滋生恣意裁量。
(二) 当事人主张型适用的必要性、正当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防止担保数额认定的恣意。
2.正当性——当事人是担保关系的主体。
3.可行性——结果准确性与程序效益相调和。
(三) 特殊情况下法官裁量型有限适用
四、当事人主张型下的数额认定方式
(一) 组织当事人协商担保数额
(二) 协商不成由被申请人证明可能损失
1.可能损失的要件解构。
2.具体数额证明困难时引入损害额认定制度。
(三) 数额认定、变更、救济之配套程序
1.数额认定以正式听证程序为保障。
2.可依当事人之申请增加或减少担保数额。
3.以申请复议或撤销保全裁定为救济途径。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新设计[J]. 曹新明. 现代法学. 2019(01)
[2]民事行为保全担保制度的完善路径[J]. 李曼. 当代法学. 2018(03)
[3]民事询问权研究[J]. 史飚. 政法论坛. 2016(02)
[4]保全担保数额的审查确定[J]. 孟源,张演亮. 人民司法. 2015(23)
[5]保全程序中担保的提供与担保数额的确定——《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52条的意义及其解释适用[J]. 刘君博. 法律适用. 2015(08)
[6]财产保全保证担保的属性及法律适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双重视角[J]. 张保华. 人民司法. 2012(09)
[7]损害额认定制度研究[J]. 毋爱斌. 清华法学. 2012(02)
[8]正当程序视野下的诉前禁令制度[J]. 刘晴辉. 清华法学. 2008(04)
[9]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J]. 杨述兴. 电子知识产权. 2006(08)
[10]民事保全程序基本问题研究[J]. 李仕春. 中外法学. 2005(01)
博士论文
[1]民事保全程序要论[D]. 范毅强.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47430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