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的刑事执法
发布时间:2021-11-18 22:4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首次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刑事执法措施,从而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纳入国际条约调整的范围。《反假冒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知识产权的刑事执法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和细化。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主要国际条约的缔约国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应当顺应知识产权私权逐步公法化的趋势,对我国的刑事立法有所前瞻。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2020,41(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刑事执法的趋势特点
(一)刑法保护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入刑门槛不断降低
(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追诉由自诉转变为自诉、公诉相结合
二、国际条约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措施给我国刑事立法带来的挑战
(一)我国刑法对服务商标的刑法保护的缺失
(二)我国刑法未明确将盗摄电影行为规定为犯罪
(三)我国刑法侵犯知识产权入刑门槛较高
(四)我国刑法主要以经济损失为构成知识产权犯罪的客观要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PP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规则探究[J]. 徐彦冰,陈可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门槛:从TRIPs到ACTA[J]. 张伟君. 电子知识产权. 2011(08)
[3]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J]. 吴汉东. 社会科学. 2005(10)
[4]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 冯晓青,刘淑华. 中国法学. 2004(01)
本文编号:3503763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2020,41(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刑事执法的趋势特点
(一)刑法保护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入刑门槛不断降低
(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追诉由自诉转变为自诉、公诉相结合
二、国际条约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措施给我国刑事立法带来的挑战
(一)我国刑法对服务商标的刑法保护的缺失
(二)我国刑法未明确将盗摄电影行为规定为犯罪
(三)我国刑法侵犯知识产权入刑门槛较高
(四)我国刑法主要以经济损失为构成知识产权犯罪的客观要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PP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规则探究[J]. 徐彦冰,陈可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门槛:从TRIPs到ACTA[J]. 张伟君. 电子知识产权. 2011(08)
[3]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J]. 吴汉东. 社会科学. 2005(10)
[4]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J]. 冯晓青,刘淑华. 中国法学. 2004(01)
本文编号:3503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0376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