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加强检察监督职能的司法衔接

发布时间:2022-01-06 16:30
  当今世界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经济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标志,并在国际竞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将知识产权纳入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用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本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加强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并提高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水平。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长期存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相互衔接”的保护模式。双轨制的保护模式在我国存在以及发展有其正当理由,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中的特殊国情,但在实践中,这种保护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国际法层面上,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首次规定了成员提供知识产权执法程序的具体义务。本文旨在比较外国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制度,解释TRIPS协议对于其成员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义务,探讨TRIPS协议在中国实施问题。同时,从中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权的角度,探索通过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TRIPS 协议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要求
    第一节 TRIPS 协议中知识产权执法程序概述
        一、 TRIPS 协议执法程序总义务
        二、 TRIPS 协议中的刑事程序
    第二节 TRIPS 协议在中国的效力
第二章 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主要法律规定
        一、 商标专用权的刑事保护
        二、 著作权的刑事保护
        三、 专利权的刑事保护
        四、 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缺陷
        一、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范围狭窄
        二、 知识产权刑事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争端
        一、 中国知识产权“刑事门槛”
        二、 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
第三章 外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特点
        一、 美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主要法律规定
        二、 美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执法情况
    第二节 欧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特点
    第三节 法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特点
第四章 完善检察监督职能加强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第一节 “两法衔接”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两法衔接”对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效果
        一、 侵犯知识产权罪类别
        二、 侵犯知识产权罪侵犯对象来源地情况
    第三节 “两法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实践中“两法衔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两法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完善“两法衔接”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 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 建立健全“两法衔接”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 充分发挥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四、 落实保障“两法衔接”的工作机制
        五、 努力推进“两法衔接”的相关立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不力的原因及其思考[J]. 何艳敏,黄金洪.  法制与社会. 2010(22)
[2]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的法律问题[J]. 贺小勇.  现代法学. 2008(02)
[3]论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条约解释(上)[J]. 张乃根.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8(01)
[4]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和适度性[J]. 刘宪权,张晗.  犯罪研究. 2006(04)
[5]TRIPS与中国版权刑事立法的修改与完善[J]. 王绍霞.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5(10)
[6]TRIPS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完善[J]. 陈东升.  政法论丛. 2003(01)
[7]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比较研究[J]. 廖中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7(03)

硕士论文
[1]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措施研究[D]. 黄万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2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72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