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
发布时间:2022-01-16 08:12
中国崛起,关键在于科技崛起。在当前技术针对与封锁的国际环境中,探讨建构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创新网络和科学制定中国未来科技战略是当前创新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交叉之下研究的重点课题,而明晰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则是基础所在。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球国家(地区)间的知识产权进出口数据,在研究全球知识产权贸易格局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地缘科技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两极分化显著,是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②基于敏感性和脆弱性模型阐释的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的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是全球地缘科技格局的核心,且其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19,38(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分时段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Fig.2Thepatternofglobalintellectualpropertytradenetworkfrom2001to2015注:此图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审图号:GS?
9期段德忠等: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2015年,168个国家(地区)有144个直接与俄罗斯产生联系。(4)与同等规模随机网络相比,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集聚系数较大,平均路径长度较小,小世界性特征显著。另外,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度中心性的位序-规模分布函数和强度中心性的位序-规模分布函数皆呈现出良好的指数分布,且均具有较高的置信水平。这一发现与已有以论文合作为媒介的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的相关研究一致[10,33,34],表明在全球尺度,在科技领域,小世界网络具有普遍性。3.4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等级层次涌现,以“美国”为尖端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依据国家(地区)强度中心性大小,利用Pajek软件中的层次聚类算法对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的等级层次性进行识别发现,2001—2015年,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由双核心圈层结构向单核心圈层结构渐进发育,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格局不断夯实,见图3。2001—2005年,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虽然形成了以美国、日本为双核心的圈层结构,但在知识产权贸易规模上,美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阶段,美国以4063.84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贸易额位居全球第一,日本以1338.77亿美元位居第二。位居中间圈层的国家图32001—2015年分时段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的等级层次结构演化Fig.3Evolutionofhierarchicalstructureofglobalintellectualpropertytradenetworkfrom2001to2015注:图中节点大小与该节点的强度中心性成正比;边粗细与节点间知识产权贸易额正相关。21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J]. 刘承良,桂钦昌,段德忠,殷美元. 地理学报. 2017(04)
[2]中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J]. 杜德斌,段德忠,杨文龙,马亚华. 地理学报. 2016(10)
[3]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J]. 司月芳,曾刚,曹贤忠,朱贻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4]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中国北极科考的战略深意[J]. 肖洋. 国际安全研究. 2015(06)
[5]国际合作中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关系和规律探究——以中国—东盟经贸数据为量化分析样本[J]. 张彦. 太平洋学报. 2015(01)
[6]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基于“金融恐怖平衡”视角的分析[J]. 项卫星,王冠楠. 当代亚太. 2012(06)
[7]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科技因素的视角[J]. 林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07(12)
[8]地缘科技学的理论及其意义[J]. 赵刚.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1)
[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科技地理史与科技地理学核心问题试探[J]. 朱亚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本文编号:3592267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19,38(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2015年分时段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Fig.2Thepatternofglobalintellectualpropertytradenetworkfrom2001to2015注:此图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审图号:GS?
9期段德忠等: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2015年,168个国家(地区)有144个直接与俄罗斯产生联系。(4)与同等规模随机网络相比,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集聚系数较大,平均路径长度较小,小世界性特征显著。另外,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度中心性的位序-规模分布函数和强度中心性的位序-规模分布函数皆呈现出良好的指数分布,且均具有较高的置信水平。这一发现与已有以论文合作为媒介的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的相关研究一致[10,33,34],表明在全球尺度,在科技领域,小世界网络具有普遍性。3.4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等级层次涌现,以“美国”为尖端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夯实依据国家(地区)强度中心性大小,利用Pajek软件中的层次聚类算法对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的等级层次性进行识别发现,2001—2015年,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由双核心圈层结构向单核心圈层结构渐进发育,以美国为核心的金字塔结构格局不断夯实,见图3。2001—2005年,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虽然形成了以美国、日本为双核心的圈层结构,但在知识产权贸易规模上,美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阶段,美国以4063.84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贸易额位居全球第一,日本以1338.77亿美元位居第二。位居中间圈层的国家图32001—2015年分时段全球知识产权贸易网络的等级层次结构演化Fig.3Evolutionofhierarchicalstructureofglobalintellectualpropertytradenetworkfrom2001to2015注:图中节点大小与该节点的强度中心性成正比;边粗细与节点间知识产权贸易额正相关。21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J]. 刘承良,桂钦昌,段德忠,殷美元. 地理学报. 2017(04)
[2]中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J]. 杜德斌,段德忠,杨文龙,马亚华. 地理学报. 2016(10)
[3]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J]. 司月芳,曾刚,曹贤忠,朱贻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4]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中国北极科考的战略深意[J]. 肖洋. 国际安全研究. 2015(06)
[5]国际合作中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关系和规律探究——以中国—东盟经贸数据为量化分析样本[J]. 张彦. 太平洋学报. 2015(01)
[6]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基于“金融恐怖平衡”视角的分析[J]. 项卫星,王冠楠. 当代亚太. 2012(06)
[7]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科技因素的视角[J]. 林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07(12)
[8]地缘科技学的理论及其意义[J]. 赵刚.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1)
[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科技地理史与科技地理学核心问题试探[J]. 朱亚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本文编号:3592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9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