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发布时间:2022-05-03 00:30
本文第一部分先从法律上和技术上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入手,提出计算机软件是技术方案、程序代码和文档资料的统一体。程序代码是软件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与最终产品,文档资料是这个技术方案的设计资料,而软件技术方案是以程序代码为实施结果、由文档资料所描述的抽象的技术信息。然后从功能和法律状态两方面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将本文的讨论对象限定于一般商业软件。最后将计算机软件与一般的技术成果进行了比较,为下文对其保护方式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版权法对程序代码的保护情况。程序代码与一般技术成果的最终产品不同,它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是类似文字作品的信息,极易被复制。版权法是如今各国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主要法律,实际上它针对的只是程序,对计算机软件其他方面的保护是无能为力的。计算机程序并不是真正的文字作品,在版权法中规定程序的保护只是一种法律上的拟制,如果将程序完全视为文字作品严格地适用版权法会造成保护的过度和利益的失衡,因此许多国家不得不在版权法中为计算机程序的保护作出一些特别规定。将计算机程序引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对版权法体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专利法对软件技术方案的保护问题。反对软件专利...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一) 程序代码、文档资料、技术方案—计算机软件概念的解析
(二) 讨论范围的限定—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三) 计算机软件的特性
1. 计算机软件的技术成果属性
2. 软件与硬件的等效性
3. 计算机软件与一般技术成果的联系与区别
二 程序代码的保护问题—对版权法的利用、修补与过分依赖
(一) 用版权法保护软件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二) 版权法对软件保护的不适应性与相应的修补
1. 复制权与软件的正常使用中的复制的矛盾
2. 软件修改权的必要性问题
3. 不同形式的程序代码之间的转化的属性
4. 版权法对软件反向工程的制约
5. 一些国家的版权法中对软件的特别规定
(三) 将软件纳入保护客体范围对版权法体系的影响
三 软件技术方案的保护
(一) 软件技术方案作为专利法保护客体的合理性
1. 对于反对软件专利的理由的质疑
2. 软件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分析
(二) 用专利法保护软件技术方案的若干制度构想
(三) 专利法与版权法在软件保护中的分工
四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问题
(一)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的保护
(二) 软件的功能性使用权问题
(三)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结合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J]. 张平,张韬略. 信息网络安全. 2006(03)
[2]中国软件著作权保护进程[J]. 寿步. 信息网络安全. 2006(02)
[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判断问题研究[J]. 张晓津. 知识产权. 2006(01)
[4]论软件界面的知识产权保护[J]. 张小强. 法商研究. 2006(01)
[5]论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的理论困惑及解决路径——重估习惯的力量[J]. 何炼红. 现代法学. 2005(05)
[6]美国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保护及其与欧盟的比较[J]. 余翔,刘珊. 电子知识产权. 2005(10)
[7]计算机软件用户界面是否构成“作品”[J]. 何渊. 电子知识产权. 2005(10)
[8]"文字作品"的专利法保护 计算机程序文本的可专利性分析[J]. 崔国斌. 法律适用. 2005(09)
[9]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比较——兼论版权与商业秘密对软件的组合保护[J]. 朱谢群. 知识产权. 2005(04)
[10]专利法上的抽象思想与具体技术——计算机程序算法的客体属性分析[J]. 崔国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硕士论文
[1]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研究[D]. 刘贝.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0269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一) 程序代码、文档资料、技术方案—计算机软件概念的解析
(二) 讨论范围的限定—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三) 计算机软件的特性
1. 计算机软件的技术成果属性
2. 软件与硬件的等效性
3. 计算机软件与一般技术成果的联系与区别
二 程序代码的保护问题—对版权法的利用、修补与过分依赖
(一) 用版权法保护软件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二) 版权法对软件保护的不适应性与相应的修补
1. 复制权与软件的正常使用中的复制的矛盾
2. 软件修改权的必要性问题
3. 不同形式的程序代码之间的转化的属性
4. 版权法对软件反向工程的制约
5. 一些国家的版权法中对软件的特别规定
(三) 将软件纳入保护客体范围对版权法体系的影响
三 软件技术方案的保护
(一) 软件技术方案作为专利法保护客体的合理性
1. 对于反对软件专利的理由的质疑
2. 软件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分析
(二) 用专利法保护软件技术方案的若干制度构想
(三) 专利法与版权法在软件保护中的分工
四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问题
(一)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的保护
(二) 软件的功能性使用权问题
(三)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结合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J]. 张平,张韬略. 信息网络安全. 2006(03)
[2]中国软件著作权保护进程[J]. 寿步. 信息网络安全. 2006(02)
[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判断问题研究[J]. 张晓津. 知识产权. 2006(01)
[4]论软件界面的知识产权保护[J]. 张小强. 法商研究. 2006(01)
[5]论功能性作品版权保护的理论困惑及解决路径——重估习惯的力量[J]. 何炼红. 现代法学. 2005(05)
[6]美国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保护及其与欧盟的比较[J]. 余翔,刘珊. 电子知识产权. 2005(10)
[7]计算机软件用户界面是否构成“作品”[J]. 何渊. 电子知识产权. 2005(10)
[8]"文字作品"的专利法保护 计算机程序文本的可专利性分析[J]. 崔国斌. 法律适用. 2005(09)
[9]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比较——兼论版权与商业秘密对软件的组合保护[J]. 朱谢群. 知识产权. 2005(04)
[10]专利法上的抽象思想与具体技术——计算机程序算法的客体属性分析[J]. 崔国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硕士论文
[1]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研究[D]. 刘贝.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65026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