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因素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制度因素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贯彻“引进来”的战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满足于长期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低端角色,因此提出了“走出去”战略。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丧失,西方发达国家也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进行经济转型,从要素驱动型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对于技术水平提升的要求越来越紧迫。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迅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关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从国家、地区和企业等维度来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作出相应研究,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较少。我国学者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从母国制度的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介绍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背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吸取了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定义,归纳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机理及制度和母国制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机理,并选取合适的制度因素,分析它们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然后对我国对外投资制度的变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通过数据和图表进行描述,同时选取市场化程度、政策开放度、教育扶持、科技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五个制度因素来反映我国制度因素的选择及变化。最后将五个制度因素作为自变量,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因变量,建立反映我国制度环境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之间关系的模型,并利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制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教育扶持、科技扶持等制度因素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策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扶持、鼓励本土企业更好地将国外技术转化为自身的创新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溢出机理 母国制度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选题意义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4
- 1.2.1 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性的研究9-11
- 1.2.2 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研究11-12
- 1.2.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的研究12
- 1.2.4 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方法12-13
- 1.2.5 母国制度对OFDI的影响13-14
- 1.3 本文内容与框架14-15
- 1.4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15-17
- 第二章 制度对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理论分析17-28
- 2.1 制度的内涵17-21
- 2.1.1 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界定17-19
- 2.1.2 本文对制度的认识19-21
- 2.2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和制度作用分析21-28
- 2.2.1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21-23
- 2.2.2 制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23-25
- 2.2.3 制度因素的选择及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25-28
- 第三章 我国制度变迁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28-36
- 3.1 我国对外投资制度的变迁28-30
-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现状30-36
- 3.2.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30-32
- 3.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差异32-34
- 3.2.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差异34-36
- 第四章 制度环境因素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36-45
- 4.1 制度指标的选取和衡量36-38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38-45
- 4.2.1 模型构建38-39
-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39-45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5-48
- 5.1 结论45
- 5.2 政策建议45-47
- 5.3 本研究的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卫宁;周林;;我国FDI技术溢出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白露;王向阳;;FDI技术溢出机理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3 黄正松;余敏;;贵州FDI技术溢出存在性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8期
4 卢健;浅谈“技术溢出”[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J];天府新论;2000年05期
6 吴德进;外商投资对福建工业增长和技术溢出的贡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春顶;FDI技术溢出路径的深层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8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10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磊;中国外向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红丽;FDI技术溢出[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张爱华;FDI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庄璐;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刘瑞;OFDI与企业逆向技术溢出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9 杨信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赵春恒;企业研发型OFDI的创新效应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制度因素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46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