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2:08
本文关键词: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研究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取代私人成为了科研项目的主要资助者。而国家财政资助这一方式有着十足的“公权”属性,能由知识产权制度确定归属的科研成果则有着十足的“私权”属性,所以也因此带来了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研究首先从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结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背景和思潮,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接着采用比较研究、法解释学、文章解读等方法来分析科研成果中的可专利部分,可著作权部分以及可归属于公有领域的部分。研究全面梳理了这些部分的具体归属,我国与其他国家对这些内容的规定,这些规定间有什么异同,价值取向又是如何等问题。在具体的论述中发现,我国的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制度存在着诸如对概念使用的偏差,对科研成果中可著作权部分归属的立法欠缺等实际问题。所以就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议。最后,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国家资助项目的“公”属性和知识产权的“私”属性存在着矛盾,但是应当注意到,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归属制度设计中将国家资助项目产生的部分科研成果归属于个人或是承担机构,其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况且国家享有“介入权”来对这些权利的使用进行必要限制,故所谓的权利“私有化”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并非目的。因此在这方面,“公”与“私”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归属制度最重要的仍然是对各方面利益平衡的精确把握。
【关键词】:国家资助 科研成果 归属 著作权 公有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7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22
- 1.1 选题的背景10-11
- 1.2 问题的提出11-12
- 1.3 文献综述12-16
- 1.4 本研究的价值16-19
- 1.4.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6-17
- 1.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7-19
- 1.5 拟采用的方法19-20
- 1.5.1 集合论的方法19
- 1.5.2 比较研究的方法19
- 1.5.3 法解释学的方法19-20
- 1.5.4 文意解读的方法20
- 1.5.5 历史分析的方法20
- 1.6 文章结构及内容安排20-22
- 2 与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相关概念的辨析22-28
- 2.1 国家资助项目22
- 2.2 有关概念的辨析22-26
- 2.3“科研成果”与“科技成果”的抉择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3 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的归属28-37
- 3.1 可专利部分的归属28-33
- 3.2 可著作权部分的归属33-34
- 3.3 归属于公有领域的部分34-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4 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存在的问题37-41
- 4.1 对概念使用的偏差37-38
- 4.2 对科研成果可著作权部分归属的立法欠缺38
- 4.3 可专利部分归属对公有领域的侵蚀38-39
- 4.4 学术期刊对公有领域的垄断39-40
- 4.5 本章小结40-41
- 5 国家资助项目科研成果归属所存在问题的对策41-44
- 5.1 明确概念的界限41
- 5.2 对可著作权部分的归属进行立法41
- 5.3 对可专利部分的权利进行必要限制41-42
- 5.4 对科研成果公有领域部分进行共享42-43
- 5.5 本章小结43-44
- 6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作者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永忠;朱雪忠;万小丽;黄光辉;;国家财政资助完成的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6期
2 杨筱;;德国雇员发明制度研究[J];学习月刊;2010年18期
,本文编号:520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2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