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行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9:24

  本文关键词:作品发行权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发行 网络传播 发行权 立法完善


【摘要】:作品发行权是著作权人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发行权是以特定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作品的权利,为一种广义的传播权。它以控制作品“物质载体”流通的方式,即以控制公众获得作品有形复制件的方式,保障著作权人的财产利益。在网络出现之前,发行权就在立法中被确立下来。近年来,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作品的传输行为与态样发生转变,不再限于通过转移有形复制件的模式。所谓的“数字发行”越来越普遍,即不再需要“转移物质载体”即可传播作品。可见,面临科技的挑战与商业模式改变的冲击,传统理论上的发行权概念遭受冲击。回应网络时代下发行权概念的变迁,国际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声音。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立法体例,一是美国的“大发行权”制度,主张发行行为应包含网络传播行为,无论有无“转移物质载体”,只要向公众传播作品,即属于发行权的控制范围;一是以欧盟为代表的传统发行权制度,即坚守前网络时代下的发行权概念,对于网络传播行为,则采由创设其他专有权利的方式加以解决。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几个典型国家,如英国、美国和我国发行权制度的背景以及产生的原因。国际条约制定史上,例如《伯尔尼公约》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都有关于发行权是否应从复制权中独立出来的争论,但是第一次明确确立发行权制度的是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由于国际条约的强大影响力,为了保持一致,其他尚未建立发行权制度的国家纷纷改变国内的著作权法,确立独立的发行权制度。作品发行权也因此逐渐成为著作权人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更重要的是,梳理发行权制度的历史沿革,有利于总结出其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第二部分探讨前网络时代下,发行权理论的构建。明确“发行”含义,区分“日常语言中的发行”与“法律意义上的发行”,同时这也是区分民法上的“发行”和刑法上“发行”的关键所在。传统环境下著作权法上“发行”需要具备两要素,即面向“公众”提供作品及以转移作品“物质载体”的方式传播作品。通过对于发行权和相关权利,如复制权、出版权、传播权等的辨析,进一步明晰发行权的内涵外延,即发行权是以“转移物质载体”的方式传播作品,以证明发行权独立,尤其是独立于复制权的价值所在。第三部分探讨在网络时代下,发行权制度的调整性适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广,“数字发行”越来越流行,发行权控制的范围是否可以扩展至网络传播行为,一度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本部分主要分析了网络发行制度调整的两种立法模式,其中欧盟是我国发行权制度的选择方案。通过在线购买数字作品等案件的分析,以及网络传播行为和发行行为的比较,试图证成“数字发行”并不属于发行权范畴,而应由网络传播权来控制。此种制度选择模式无形地阻隔了发行权制度的完整性,致使发行权理论出现断层,且为我国发行权制度在立法和司法适用上埋下了隐患。对此,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发行权相关制度,以使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能够发挥原有的功用。最后一部分着眼我国发行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其相关规定并不严谨,在刑事立法与民事立法中,“发行”的含义也并不统一。着眼发行权的司法实践,结合发行权案件本身的特点及性质,分析发行权制度存在的适用问题。现正值《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阶段,以期为我国发行权制度提出相关的修法建议。主要是:统一不同法律中对“发行”以及“发行权”的界定,建议增加“发行权用尽”的相关规则,特别是发行权国际用尽规则,以期完善现行的发行权制度。
【关键词】:发行 网络传播 发行权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1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一、发行权简史12-21
  • (一) 主要国家发行权立法史12-15
  • 1. 英国12-13
  • 2. 美国13-14
  • 3. 中国14-15
  • (二) 国际公约关于发行权规定的历史沿革15-19
  • 1. 《伯尔尼公约》15-17
  • 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17
  • 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17-19
  • (三) 立法史中“发行权”特点评述19-21
  • 1. 发行与复制从合一走向分离19-20
  • 2. 各国发行权权能不统一20-21
  • 二、前网络时代下发行权理论构建21-31
  • (一) 影响发行权理论构建的若干因素21-22
  • 1. 传播技术的发展21
  • 2. 法律移植的影响21
  • 3. 法律继受的传统21-22
  • (二) 发行范畴构建22-26
  • 1. 发行含义22-24
  • 2. 发行行为的认定24-26
  • (三) 发行权与相关权利辨析26-28
  • 1. 发行权与复制权26-27
  • 2. 发行权与出版权27-28
  • 3. 发行权与广义传播权28
  • (四) 前网络时代下发行权的理论价值28-31
  • 1. 能够禁止非法复制件的发行29
  • 2. 能够禁止非法取得合法复制件的发行29
  • 3. 能够弥补合同效力的不足29-31
  • 三、数字化时代下发行权制度调适31-39
  • (一) “发行”概念愆义及法律困境31-35
  • 1. 在线购买数字作品的法律问题31-33
  • 2. 网络传播行为的认定33-35
  • (二) 网络发行制度调整的两种立法模式35-37
  • 1. 美国方案——“大发行权”35-36
  • 2. 欧盟方案——“向公众传播权”36-37
  • (三) 我国发行权制度的选择37-39
  • 四、我国发行权制度的完善39-48
  • (一) 我国发行权制度的运行现状39-42
  • 1. 立法现状39-40
  • 2. 司法实践40-42
  • (二) 我国发行权制度存在的问题42-45
  • 1. 具体规则适用与实践脱节42-43
  • 2. 发行权限制制度存在的问题43-45
  • (三) 完善我国发行权制度的修法建议45-48
  • 1. 统一不同法规中对发行权的规定45-46
  • 2. 增加“发行权用尽规则”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长春;;浅议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1年25期

2 龚燕;;从科技发展史角度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冉旭;;浅论科技发展所引发的未来冲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王海;;白瑞华眼中的中国近代本土报纸[J];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期

5 刘晓庆;;浅谈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0期

6 卢树华;;公安院校科学技术史教学体系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黄文旭;袁博;;论摄影作品的独创性[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曹文;;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版权法的冲击[J];法制与社会;2014年04期

9 杜健;;版权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研究——以云计算技术为研究视角[J];出版科学;2014年05期

10 钟晓媚;;网络视野下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2 冯志杰;中国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易健雄;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林涛;科技与大国崛起: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暨南大学;2008年

6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克盛;国际技术贸易中不可抗力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廖志刚;知识产权与自由贸易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杨;著作财产权体系中的个人使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姜福晓;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洁枝;论版权价值之变迁与重构[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浩轩;网络游戏作品抄袭的侵权判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吕弘明;论欧洲的科学技术传统[D];天津大学;2010年

5 武玲霞;科学发现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6 岳凤成;基于科技史的创新思维方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雪梅;西方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飞樝;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D];东华大学;2012年

9 张小华;爱因斯坦时期科学美思想简论—1900-1955[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0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40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