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叶仙茅苷H对慢性应激诱发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绒叶仙茅苷H对慢性应激诱发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绒叶仙茅苷H 抗抑郁 HPA轴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因子
【摘要】: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且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抗抑郁的西药由于患者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多、效果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抑郁症的治疗。因此,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成为人们寻找理想抗抑郁药物的途径之一。绒叶仙茅苷H (crassifoside H)是从绒叶仙茅中提取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绒叶仙茅是仙茅科仙茅属大叶仙茅组植物。大叶仙茅组植物具有补肾阳作用,按照传统中医思想“温肾壮阳,填精益髓”是中医治疗“郁证”的重要原则,具有补肾作用的大叶仙茅组植物中极有可能存在抗抑郁活性成分。Crassifoside H为绒叶仙茅的代表性成分,因此其可能具有抗抑郁的效果,而关于其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将在活性筛选基础上,借助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利用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抑郁模型,从行为学、神经生化、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次研究crassifoside H的抗抑郁活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抗抑郁药物奠定重要基础。利用皮质酮(CORT)刺激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细胞)模拟神经损伤环境,建立体外抑郁模型,研究crassifoside H在体外的抗抑郁作用,观察crassifosideH对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后续动物学实验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发现损伤的神经细胞在crassifoside H的作用下存活率显著升高,说明crassifoside H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采用CUMS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对crassifoside H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确认,并从单胺神经递质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轴)、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角度探索crassifoside H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发现crassifoside H显著逆转了CUMS引起的大鼠糖水偏爱指数下降,自主活动减少,强迫游泳时间增加,同时抑制了CUMS引起的HPA轴功能亢进,降低了NLRP3、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ERK1/2、5-HT1A受体的表达。说明crassifoside H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功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五羟色胺受体功能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rassifoside H可以改善CUMS所致大鼠的抑郁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神经元,调节HPA轴活性,上调BDNF、5-HT1A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抑制NLRP3、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本文揭示了crassifoside H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奠定了其抗抑郁作用的靶点研究的基础,也为研发以crassifoside H为基础的治疗抑郁症的天然药物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绒叶仙茅苷H 抗抑郁 HPA轴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目录】:
- 英文缩写词7-9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1. 前言13-16
- 2. 实验材料16-19
- 2.1 实验动物与细胞16
- 2.1.1 实验动物16
- 2.1.2 细胞16
- 2.2 实验药品与试剂16-18
- 2.3 主要溶液的配制18
- 2.4 仪器与设备18-19
- 3. 实验方法19-27
- 3.1 Crassifoside H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19-20
- 3.1.1 SH-SY5Y细胞的培养19
- 3.1.2 CORT诱导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制备19-20
- 3.1.3 Crassifoside H对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20
- 3.1.4 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20
- 3.2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模型的建立20-21
- 3.2.1 动物初筛20
- 3.2.2 实验分组20-21
- 3.2.3 模型建立21
- 3.3 行为学检测21-22
- 3.3.1 糖水偏爱实验22
- 3.3.2 旷场实验22
- 3.3.3 强迫游泳22
- 3.4 取材22-23
- 3.5 血浆皮质酮(CORT)的检测23
- 3.6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BDNF、ERK1/2、p-ERK1/2、5. HT_(1A)、NLRP3、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前额叶中BDNF、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23-27
- 3.6.1 所需溶液的配制23-24
- 3.6.2 蛋白样品制备24-25
- 3.6.3 SDS-PAGE电泳25-27
- 3.7 统计学处理27
- 4. 实验结果27-41
- 4.1 Crassifoside H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27-29
- 4.1.1 CORT所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27-28
- 4.1.2 Crassifoside H对CORT所致SH-SY5Y细胞受损的保护作用28-29
- 4.2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的体重以及行为学的影响29-31
- 4.2.1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体重的影响29-30
- 4.2.2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糖水偏爱实验的影响30-31
- 4.2.3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旷场实验的影响31
- 4.2.4 Crassifos ide H对CUMS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的影响31
- 4.3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HPA轴的影响31-33
- 4.4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中BDNF、ERK、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33-38
- 4.5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海马中5-HT_(1A)受体表达的影响38
- 4.6 Crassifoside H对CUMS大鼠海马中NLRP3、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38-41
- 5. 讨论41-43
- 6. 创新点43
- 7.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50-51
- 致谢51-52
- 综述52-59
- 参考文献57-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国;赵博;;中医药对抑郁症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童倩;李友林;;中药治疗抑郁症研究评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4期
3 何俊;翟佳;臧道军;;梦醒汤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0年01期
4 崔青;孙丽亚;肖红;侯钢;;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节律变化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5 陈凌;胡万华;支英豪;赵娜;;浅谈抑郁症的五脏观[J];江西中医药;2009年12期
6 张玉琦;成义仁;李桂林;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李克;;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流行病学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4期
7 赵鹏;喻东山;曹秋云;;抑郁症早醒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年10期
8 党海霞;刘新民;;抗抑郁中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8年04期
9 李奕祺;;从思则气结谈抑郁症的治疗[J];光明中医;2008年02期
10 凌丽;蒋萌;;抑郁症的病因探索及治疗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泳;抑郁症肾阳不足基础病机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符文彬;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琦;刺五加水提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6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9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