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本文关键词: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元分析 玄武岩纤维 钢筋混凝土圆柱 抗震性能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加速也越来越快,此时由于地震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代价也越来越大。近些年,世界范围内的几次特大地震,使得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上来。目前已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早期的设计规范不合理、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损伤、老化等原因造成抗震性能不良、承载力不足等诸多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因素,因此急需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以下简称BFRP)作为一种相对来说新型的建筑加固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稳定性和高性价比等优点,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能够自主掌握知识产权,正在逐步的产量化,因此它更适用于结构的抗震加固。本文针对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本文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钢筋和BFRP的本构方程,建立起了底端固定,顶端施加竖直持续荷载,受低周往复水平荷载的作用的有限元模型。(2)将建立起来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3)分析研究玄武岩纤维布因包裹层数、包裹范围等不同因素对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起来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同时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极限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从而达到结构的加强效果。最后通过分析得到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最佳方式为3层玄武岩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半包加固。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为发展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相关有限元分析经验以及初步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玄武岩纤维 钢筋混凝土圆柱 抗震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75.3;TU35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CONTENTS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4-19
- 1.2.1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14-16
- 1.2.2 BFPR加固钢筋混凝土柱16-17
- 1.2.3 钢筋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方法17-19
- 1.3 BFRP加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模型建立20-45
- 2.1 试验分析20-24
- 2.1.1 试验简述20-23
- 2.1.2 试验结果简述23-24
-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24-44
- 2.2.1 几何模型的建立25-26
- 2.2.2 材料本构关系26-39
- 2.2.3 单元类型选取39-40
- 2.2.4 网格划分40-42
- 2.2.5 边界条件与荷载42-44
-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B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分析45-62
- 3.1 前言45
- 3.2 极限承载力45-48
- 3.3 骨架曲线48-51
- 3.4 滞回曲线51-52
- 3.5 位移延性系数52-53
- 3.6 刚度退化53-55
- 3.7 耗能能力系数55-58
- 3.8 轴压比的影响58-59
- 3.9 有限元分析应力云图59-61
- 本章小结61-62
- 总结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68-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振华;;基础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10期
7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8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9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10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冯宝锐;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点转角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10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4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3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