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6:19

  本文关键词: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砟轨道 减振垫层 固有频率 振级


【摘要】:伴随我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程的不断发展,开展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减振特性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本文以减振型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落轴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等比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同时基于振动理论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计算,并和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得以下几点结论:(1)从时域分析角度出发,减振垫层面刚度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影响较小,对钢轨垂向位移影响较大,随着减振垫层面刚度的增大钢轨垂向位移逐渐减小;减振垫层面刚度对轨道板垂向加速度以及垂向位移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减振垫层面刚度的增大,轨道板垂向加速度以及垂向位移逐渐减小;减振垫层面刚度对底座垂向加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减振垫层面刚度越大,底座垂向加速度越大。(2)传递函数分析显示,减振垫层对轨道层间结构的传递函数影响较大,轨道板和钢轨之间的传递函数随着减振垫层面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面刚度为0.02MPa/mm的减振垫层传递函数幅值最大,峰值可达0.74;底座和轨道板之间的传递函数同样受到了减振垫层面刚度的影响,减振垫层面刚度越大,传递函数越大,面刚度0.02MPa/mm的减振垫层传递函数最小,峰值为0.65,这一点也说明了减振垫层在轨道结构隔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3)根据试验的数据可以得到轨道结构的前五阶固有频率,通过对不同减振垫层面刚度轨道结构固有频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减振垫层面刚度对轨道结构前三阶的固有频率影响很小,而对之后的高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总之呈现出,减振垫层面刚度越大,轨道结构固有频率就越大的规律。(4)通过对试验数据加速度振级的对比分析,可以比较出几种不同面刚度的减振垫层对轨道结构的减振作用,数据显示,面刚度0.02MPa/mm的减振垫层减振作用最佳,可减振12.15dB,面刚度0.04MPa/mm的减振垫层减振作用次之,可减振10.10 dB,而面刚度008MPa/mm的减振垫层减振能力最小,可减振8.19 dB;面刚度0.33MPa/mm的减振垫层几乎没有减振作用;落轴高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底座减振振级的数值,落轴高度越大,减振越明显。
【关键词】:无砟轨道 减振垫层 固有频率 振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13.24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
  • 1.2 国内外无砟轨道减振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减振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外高速铁路减振研究现状12-14
  • 1.3 国内外减振试验研究现状14-16
  • 1.4 无砟轨道减振机理及性能评价指标16-17
  • 1.4.1 无砟轨道减振机理16
  • 1.4.2 无砟轨道减振性能评价指标16-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减振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落轴试验研究18-32
  • 2.1 落轴试验原理19-22
  • 2.1.1 落轴试验原理介绍19-20
  • 2.1.2 落轴试验三自由度模型的计算20-22
  • 2.2 现场试验22-30
  • 2.2.1 试验目的22
  • 2.2.2 试验设备22-24
  • 2.2.3 试验内容24-30
  •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数据分析32-51
  • 3.1 轨道结构振动时域分析32-40
  • 3.1.1 钢轨振动响应32-35
  • 3.1.2 轨道板振动响应35-38
  • 3.1.3 底座振动响应38-40
  • 3.2 ABAQUS落轴试验有限元分析40-48
  • 3.2.1 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落轴分析模型的建立40-42
  • 3.2.2 减振垫层弹性模量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影响42-43
  • 3.2.3 理论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43-48
  • 3.3 模态分析48-50
  • 3.3.1 传递函数48-49
  • 3.3.2 模态参数分析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减振效果对比分析51-55
  • 4.1 振动评价标准51-52
  • 4.2 减振效果评比52-54
  •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与展望55-57
  • 结论55-56
  • 不足与展望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杰灵;刘学毅;杨荣山;;无砟轨道系统功能设计的概念与内涵[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国内首段200m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试验线路通过检测[J];铁道建筑;2008年05期

3 朱高明;;国内外无砟轨道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4 吴克俭;;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研究与实践[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赵东田;;无砟轨道的误差组成及其权值初步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6 张斌;雷晓燕;;基于车辆-轨道单元的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铁道学报;2011年07期

7 陈家宏;王婉;;无砟轨道专利技术趋势分析[J];中国铁路;2011年06期

8 张宇宁;;浅述铁路无砟轨道[J];山西建筑;2011年25期

9 赵丽静;;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要点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3年23期

10 张丽娜;靳自强;;沉降观测技术在某高铁无砟轨道路基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成;;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技术[A];中国铁道学会200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10年

2 赵东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误差组成及其权值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东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控制精度的新理念及过程控制标准[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玲;高春勇;白杰;;无砟轨道结构混凝土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清江;隋建丛;乌健;黄旭升;秦宏文;;无砟轨道路基桩网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技术研究[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沈东升;;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总体方案设计[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张红平;魏周春;畅德师;;严寒地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及关键技术研究[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魏永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江成;王继军;胡所亭;姜子清;;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及关键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何思形;周靖;;博格板式无砟轨道在凉水河特大桥简支箱梁上的施工方案[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继军 戴序;首条无砟轨道铁路试验成功[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荣文 徐云华 通讯员 宋亚;十一局集团率先完成沪杭客专无砟轨道施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姜书范邋董立巍;无砟轨道施工创高产[N];工人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刘军 张建友;石武客专无砟轨道先导段率先通过验收[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5 通讯员 刘福昌 黄涛;石武高铁无砟轨道 先导段通过铁道部验收[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诚;强化实体质量控制 打造无砟轨道亮点[N];人民铁道;2013年

7 通讯员郑建峰 李鸿样;十二局集团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为高铁助跑[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8 李佳;国内首条无砟轨道进入铺设阶段[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记者 蔡崇金 通讯员 陈幼林;客专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10 刘爱平邋易善伟;全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N];人民铁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桂弘;列车荷载下无砟轨道含水裂纹受力特性及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赵健;高架车站到发线框架梁式无砟轨道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陈鹏;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石现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的设计理论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林红松;基于断裂和损伤力学的无砟轨道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Ammar A.M.Shubber(夏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特性及相关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任娟娟;桥上无缝道岔区纵连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罗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及轮轨动力作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和振兴;板式无砟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果;多线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线路施工顺序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谢旭;黔桂线定水坝隧道内无砟轨道病害成因及整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唐涛;高铁无砟轨道曲线主点提取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姜浩;双块式无砟轨道复合试件层间传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朱浩;无砟轨道大坡道桥梁梁端位移对坡度限值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颜乐;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横向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万章博;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健;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聂松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刘克旭;复杂温度下桥上无缝线路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60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60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