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之关联及其保护模式

发布时间:2017-08-21 12:41

  本文关键词:论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之关联及其保护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商品化 人格权 虚拟角色 保护模式


【摘要】:商品化现象不仅是社会发展趋势的显现,同时也是整个经济体系由积累模式到消费资本化的必经过程。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形象特征因具备经济价值而被作为流通交换的客体进行商业利益的开发利用。而对于这种显著特征的二次开发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人格标识的商业开发;二是对虚拟角色的商品化利用。人格权与知识产权虽属于不同性质的民事权利,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格标识和虚拟角色被商业化后在财产性质、表现形式、利用方式、侵权状态等方面出现了趋同性,这两者的内在联系是人格权商业化与虚拟角色商业化需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原因。现今兼顾这两者的保护模式有分散式与集中式,分散模式即拓展现有制度以涵盖有关形象商品化的规定,集中式则为建立形象商品化权制度。我国在应对商品化问题时并非简单地选择采用分立交叉式的保护模式或是构建集中系统式的权利制度,而是需要立足本国司法实践的国情,将他国的制度经验作为参考,现阶段以完善人格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法关于形象商品化的规范为主,且将商品化权制度的建立作为一项长远的立法目标,进而实现对商品化现象的统一规制。
【关键词】:商品化 人格权 虚拟角色 保护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8
  • 第2章 形象商品化现象的概述8-13
  • 2.1 形象商品化运动的产生与发展8-9
  • 2.2 形象商品化的主要表现形式9-10
  • 2.2.1 真人形象的商品化9
  • 2.2.2 虚拟角色的商品化9-10
  • 2.2.3 作品片段的商品化10
  • 2.2.4 知名标识符号的商品化10
  • 2.3 商品化运动对传统民事权利的影响10-12
  • 2.3.1 商品化对人格权的影响11
  • 2.3.2 商品化对知识产权的影响11-12
  • 2.4 本章小结12-13
  • 第3章 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之关系13-29
  • 3.1 人格权商品化13-19
  • 3.1.1 人格权的演进与发展13-15
  • 3.1.2 人格权商品化的性质分析15-16
  • 3.1.3 人格权商品化的实践现状16-18
  • 3.1.4 人格权商品化保护模式的困境18-19
  • 3.2 虚拟角色商品化19-24
  • 3.2.1 虚拟角色及其商品化之概述19-20
  • 3.2.2 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保护依据20-21
  • 3.2.3 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保护现状21-22
  • 3.2.4 传统知识产权模式对虚拟角色商品化保护的局限22-24
  • 3.3 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的外在区别24-25
  • 3.3.1 产生基础的不同24
  • 3.3.2 权利主体的不同24-25
  • 3.3.3 依附的客体不同25
  • 3.4 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的内在统一25-28
  • 3.4.1 两者兼具财产性质26
  • 3.4.2 两者的载体具有互通性26-27
  • 3.4.3 两者均面临传统保护模式局限性的困境27-28
  • 3.5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兼顾人格权商品化与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保护模式29-40
  • 4.1 分立交叉式保护模式——实践中的模式29-31
  • 4.1.1 美国的法律实践29-30
  • 4.1.2 英国的法律实践30
  • 4.1.3 德国的法律实践30-31
  • 4.1.4 日本的法律实践31
  • 4.2 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制度——理论性的主张31-37
  • 4.2.1 商品化权制度的基本问题32-34
  • 4.2.2 商品化权制度的独立性分析34-35
  • 4.2.3 商品化权制度的构建35-37
  • 4.3 两种保护模式之评述37-39
  • 4.3.1 分立交叉模式的局限37-38
  • 4.3.2 确立商品化权制度的障碍38-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我国形象商品化保护模式之探析40-49
  • 5.1 我国形象商品化的保护现状及其不足40-45
  • 5.1.1 我国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现状40-42
  • 5.1.2 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的保护现状42-44
  • 5.1.3 我国现有保护模式的困境44-45
  • 5.2 完善我国形象商品化保护模式之建议45-49
  • 5.2.1 明确商品化保护模式的原则导向45-46
  • 5.2.2 改进现有制度下有关商品化的民事立法46
  • 5.2.3 渐进式地确立独立的商品化权制度46-47
  • 5.2.4 以立法为中心拓展形象商品化保护的多种路径47-49
  • 第6章 结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芳;丁一;;论出版物中虚拟角色商品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J];科技与出版;2013年06期

2 季连帅;;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虚拟角色的保护[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3 李富民;;作品中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J];社会科学家;2012年05期

4 林雅娜,宋静;美国保护虚拟角色的法律模式及其借鉴[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王艳;论作品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成功;;代言虚拟角色,中国女孩“漂”在韩国做网游模特[J];妇女生活;2009年09期

7 黄洁;;试论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林华;;虚拟角色保护坚冰待破——商品化权专门立法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6期

9 钟少琳;;烽火又起 谁予定夺——由“Zelda-Wiki”纠纷看现有法律对虚拟角色的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2期

10 袁锋;施云雯;;从“邦德007BOND”案谈虚拟角色名称的商标保护[J];中华商标;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贤梅;吴琼;;智能虚拟环境中虚拟角色行为建模研究[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段晓梅;虚拟角色能否作为商标进行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2 苑广阔;虚拟角色背后的爱与温暖[N];四川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晋鹏;论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D];山西大学;2011年

2 胥润蓉;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张文敏;虚拟角色商品化的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韩丙卫;虚拟角色智能决策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志刚;论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D];烟台大学;2009年

6 马馨;虚拟角色形象在数字传媒中的应用和价值[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吴琼;智能虚拟环境中虚拟角色行为模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何文雅;3D游戏场景中虚拟角色的智能寻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天菊;论作品中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汉伟;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角色行为决策能力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1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