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标 惩罚性赔偿 知识产权 适用研究 损害赔偿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标战略的逐步实施,实践中商标侵权行为仍然泛滥。我国商标侵权审判司法实践中,商标权利人往往难以举证证明自身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所获利益,面临着证明标准过高的举证难题,法院为了提高审判效率就会优先选择酌定的法定赔偿方式认定赔偿额,最终导致法定赔偿过度泛化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难以适用、赔偿额严重偏离实际损失等问题,这不利于打击我国日益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更不利于提高商标权利人维权积极性,而这影响并关系到我国基本司法制度实施的有效性。我国早前就已经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和产品缺陷领域的侵权赔偿责任增加了惩罚性赔偿,收效显著。2013年我国新《商标法》首次主动调整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了商标权利的保护制度,尤其是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但是该制度实施的司法实践情况值得讨论。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补偿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并存,可以更加有力打击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充分调动权利人维权的积极性,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随着理论研究的进步、立法技术的提高和审判实务的要求,我国正在拟定对《著作权法》和《专利法》进行修订并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一开始,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受到了我国理论界的热烈讨论,从目前来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同样受到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适用情况还不能完全符合立法的初衷和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惩罚性赔偿针对的是主观恶意、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目前立法中对于“恶意”、“情节严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实践中惩罚性赔偿条款可操作性并不强,加上目前商标侵权法定赔偿方式的过度适用,以及举证制度的不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具体实践问题突出。因此,本文试图对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具体实践问题,结合理论与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回答了如下问题: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审判实践中是否得到有效充分的适用?审判实践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正确有效的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解决实际中的侵权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回应社会对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需求,并对我国完善商标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和制度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论文的结构上分为导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言部分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从宏观角度上引出本文试图研究的问题,以此探讨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作用,结合文献综述对理论研究不足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正文从以下三章展开对于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研究:第一章:“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及具体实践问题”主要介绍了我国商标侵权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的基本国情,以实事求是的客观角度揭露出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事实和判决结果总结出最主要的具体实践问题。本章主要论述以下观点并提出了一下具体问题:一、《商标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现实可操作性不强;二、法定赔偿过度适用并成为最主要的赔偿方式,导致惩罚性赔偿条款失去适用的合理空间;三、现有的商标侵权损害的举证制度不完善,对权利人举证证明标准要求比较高。第二章:“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问题成因”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现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进行比较阐述,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并简单介绍了国外商标侵权司法实践的做法进行比较,以此全方位地对商标侵权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本章主要论述以下观点:一、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立法本身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尤其是可操作性不够;二、我国商标侵权法定赔偿过度泛化适用的问题及其分析;三、司法实践中商标权利人举证困难的困境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域外法的考察,以此对于问题的成因进行全面的阐述,供借鉴和参考。第三章:“我国商标法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思考与建议”主要为了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适用规则,对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此对如何正确有效地适用该制度进行了适用研究。本章主要论述以下观点:一、立法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尤其是要完善“恶意”的认定界限,细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二、建立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并厘清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必须要细化区分影响法定赔偿金额认定的相关因素及权重,加强裁判文书中关于法定赔偿部分的说理;三、完善程序法中商标权利人举证的程序法制度,完善我国证据法规定并借鉴域外法构建保障商标权利人取证权的证据开示制度,尤其要注意,适当降低商标侵权案件权利人的证明标准。结束语部分,主要对本文介绍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梳理,提炼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总结归纳了本文论证的主要内容,并对更多的学者专家进行后续的研究和探讨寄予希望。
【关键词】:商标 惩罚性赔偿 知识产权 适用研究 损害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言11-16
- 一、问题的提出11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1-12
- 三、文献综述12-14
- 四、主要研究方法14-15
- 五、论文结构15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5-16
- 第一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现状及具体实践问题16-26
- 第一节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16-20
- 一、立法现状16-17
- 二、司法现状17-20
- 第二节 商标侵权案例及其折射的具体实践问题20-26
- 一、典型案例事实及判决结果20-23
- 二、典型案例折射的具体实践问题23-26
- 第二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成因26-39
- 第一节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缺乏可操作性的分析26-30
- 一、惩罚性赔偿“恶意”的法律定性不明26-27
- 二、惩罚性赔偿“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缺失27
- 三、惩罚性赔偿的域外法及案例考察27-30
- 第二节 我国商标侵权法定赔偿过度泛化适用分析30-34
- 一、法定赔偿的适用前提日益虚化31-32
- 二、法定赔偿的酌定情节规定过于原则32-33
- 三、法定赔偿的域外法及案例考察33-34
-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商标权利人的举证困境分析34-39
- 一、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举证责任制度问题34-35
- 二、我国商标侵权补偿性赔偿的举证问题35-36
- 三、惩罚性赔偿无法达到“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明标准36-37
- 四、商标侵权举证制度的域外法考察37-39
- 第三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思考与建议39-47
- 第一节 立法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39-41
- 一、完善“恶意”与“故意”的认定界限39-40
- 二、细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40-41
- 第二节 建立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并厘清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41-44
- 一、建立和完善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41-43
- 二、厘清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43-44
- 第三节 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举证的程序法制度44-47
- 一、完善我国商标侵权证据规定44-45
- 二、适当降低商标侵权案件权利人的证明标准45-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宏,范圣兵;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领域的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金福海;惩罚性赔偿不宜纳入我国民法典[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赵志钢;惩罚性赔偿的基本问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郑宁;王君;;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探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平;;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领域的适用[J];江淮论坛;2006年05期
6 冯泠;;美国惩罚性赔偿适用若干法律问题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瑾;;煤矿安全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刍议[J];中国矿业;2007年04期
8 赵海萍;;试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向婧;潘利红;;浅谈惩罚性赔偿对中国立法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10 陈创;;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惩罚性赔偿的适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无伤害药品惩罚性赔偿刍议[A];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白玫;;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侵权领域的规定为中心[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张泽;;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5 李秀芬;陈瑶;;美国保险法上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可保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6 刘立军;;商品房销售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谌雪燕;;论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8 孙玉荣;;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姜治鹏;;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身健;吓阻虚假广告,不妨引入惩罚性赔偿[N];检察日报;2007年
2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赵庆飞;惩罚性赔偿规则的经济学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贾新光;加大法律惩罚性赔偿力度[N];北京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硕;惩罚性赔偿还应加码[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5 任腾飞;中国式惩罚性赔偿:蚂蚁何时能震慑大象[N];中国企业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专家建议加入合理的惩罚性赔偿[N];法制日报;2013年
7 吴杭民;惩罚性赔偿能不能更加“狠辣”[N];工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陈丽平;惩罚性赔偿应只设下限不设上限[N];法制日报;2013年
9 葛珉;商品房买卖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消费者合同与惩罚性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黄娅琴;惩罚性赔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锌;法经济学视野下惩罚性赔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韩京耀;论惩罚性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余永明;论产品侵权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张婷;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领域的承认与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贺云蓉;试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适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吕继凌;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中的适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娟;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威;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金[D];宁波大学;2011年
9 彭彬;惩罚性赔偿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邢琬莹;论惩罚性赔偿在反垄断领域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3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7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