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活性Tc1转座子的挖掘及验证

发布时间:2017-09-02 02:34

  本文关键词:斑马鱼活性Tc1转座子的挖掘及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转座子 转基因 转座活性 斑马鱼 小鼠 基因治疗


【摘要】:转座子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及昆虫等各种生物中,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内移动的DNA元件,在转基因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转座子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女PB、SB、Tol2等转座子已经作为基因治疗和转基因的介导载体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座子研发相对滞后。本研究通过斑马鱼基因组上DNA转座子挖掘,并经过脊椎动物细胞和胚胎水平验证,获得高活性ZB转座子,为动物转基因、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捕获等)和基因治疗等研究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遗传操作工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斑马鱼基因组中发现5个结构完整的Tc1/Mariner家族DNA转座子。遗传分化比较表明,其中1个转座子活性最强,是年轻转座子,命名为ZB。完整ZB转座子全长1.4kb,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203bp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含有1026bp的转座酶基因编码序列。斑马鱼基因组中至少存在21个ZB拷贝,其中16个为完整的拷贝,DNA序列和ORF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0%和99.47%。ZB两端的TIR序列相似性达100%。其ORF含有Tcl转座子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如HTH、NLS、DD34E等)。(2)经过qPCR和原位杂交检测表明,ZB转座酶的正反转录子在斑马鱼在所检测的11阶段都有表达,且表达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成年斑马鱼大脑、心脏、肌肉、睾丸和卵巢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且在大脑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睾丸和卵巢组织较低。(3)为验证ZB在哺乳动物细胞上的活性,克隆ZB转座子的上下游TIR转座元件和转座酶ORF,分别构建成框架载体pZB-Msc和转座酶辅助质粒(pCMV-ZB)。再将含有新霉素性基因表达盒(PGK-NEO)克隆至转座子框架载体pZB-Msc,形成转座子供体质粒pZB-PGK-NEO,然后将转座子(pZB-PGK-NEO)和转座酶以不同质量比共转染Hela细胞,并与PB、SB和To12转座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转座子实验组表达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且ZB转座子体统在1:1质量比时含抗性的细胞数量最多,即转座效率最高。ZB在10:1,2:1,1:1,1:2质量比时,抗性细胞数量高于SB转座子,且在1:1时差异明显(P0.01)。ZB的转座效率可以与PB媲美,高于SB和TOL2(P0.05)。(4)为验证ZB在斑马鱼胚胎上的转座活性,将含有鲤鱼beta-actin启动子和GFP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FAG-GFP)分别克隆至转座子框架载体pZB-Msc,形成转座子供体质粒,然后将转座子(含FAG-GFP表达盒)和转座酶mRNA共注射斑马鱼一细胞期胚胎,注射后观察荧光,比较4种转座子的转座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24hpf和5dpf的GFP阳性率ZB转座子均高于其它3种转座子,且显著高于SB转座子(P0.05)。(5)为验证ZB在小鼠胚胎上的转座活性,将含有鸡beta-actin启动子和GFP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CAG-GFP)克隆至转座子框架载体pZB-Msc,形成转座子供体质粒,然后将转座子(含CAG-GFP表达盒)和转座酶共注射小鼠受精卵,注射后胚胎发育至囊胚期观察荧光,每组重复三次,试验结果显示3组胚胎均有荧光,加转座酶质粒组、转座酶mRNA组和未加转座酶组的胚胎阳性率分别为31.76%(n=110)、33.43%(n=147)和4.34%(n=162),加转座酶组的胚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加转座酶组(P0.05),加转座酶组的胚胎阳性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新发现的ZB转座子是高活性转座子,该转座子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小鼠胚胎和斑马鱼胚胎上高效介导外源基因转移,在转基因动物制备和基因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转座子 转基因 转座活性 斑马鱼 小鼠 基因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英文缩略词11-12
  • 前言12-13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Tc1/Mariner超家族的研究进展13-26
  • 1 Tc1/Mariner转座子结构14-15
  • 2 Tc1/Mariner的转座机制15-16
  • 3 Tc1/Mariner转座子超家族的分类及分布16-18
  • 4 活性Tc1/Mariner转座子的挖掘及活性验证18-20
  • 5 Tc1/Mariner转座子应用研究现状20-26
  • 5.1 转基因21-22
  • 5.2 基因捕获22-25
  • 5.3 基因治疗25-26
  • 第二篇 试验研究26-64
  • 第一章 斑马鱼Tc1转座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26-35
  • 1 材料与方法26-27
  • 1.1 Tc1转座子的挖掘26-27
  • 1.2 进化树构建27
  • 1.3 系统发育分析27
  • 2 结果27-34
  • 2.1 斑马鱼Tc1成员及构成27-29
  • 2.2 斑马鱼Tc1转座子活性比较29-30
  • 2.3 斑马鱼Tc1-c转座子活性预测30-34
  • 3 讨论34-35
  • 第二章 斑马鱼ZB转座子的时空表达特性35-45
  • 1 材料与方法35-40
  • 1.1 实验材料35-36
  • 1.2 实验方法36-40
  • 2 结果40-44
  • 2.1 斑马鱼ZB转座酶mRNA的时空表达谱40-41
  • 2.2 斑马鱼早期胚胎中表达ZB转座酶RNA原位杂交结果41-44
  • 3 讨论44-45
  • 第三章 细胞水平活性验证45-55
  • 1 材料与方法45-49
  • 1.1 菌株及试剂45
  • 1.2 载体构建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45-46
  • 1.3 转座子供体pZB-Msc的构建46-47
  • 1.4 转座酶表达载体pCMV-ZB的构建47-48
  • 1.5 pZB-PGK-NEO载体构建48
  • 1.6 细胞水平验证(Hela)ZB转座活性48-49
  • 2 结果49-54
  • 2.1 ZB转座元件的克隆与鉴定49-50
  • 2.2 pZB-Msc载体的构建与鉴定50
  • 2.3 ZB转座酶辅助质粒的构建与鉴定50-51
  • 2.4 PGK-NEO-bGHpA的克隆及鉴定51-52
  • 2.5 细胞水平验证ZB转座活性52-54
  • 3 讨论54-55
  • 第四章 胚胎水平活性验证55-64
  • 1 材料与方法55-58
  • 1.1 菌株及试剂55
  • 1.2 转座酶体外转录辅助质粒pTNT-ZB的构建55-56
  • 1.3 转座子载体pZB-CAG-GFP的构建56
  • 1.4 转座子载体pZB-FAG-GFP的构建56-57
  • 1.5 体外转录制备转座酶mRNA57
  • 1.6 斑马鱼胚胎水平验证ZB转座活性57-58
  • 1.7 小鼠胚胎水平验证ZB转座活性58
  • 2 结果58-62
  • 2.1 pTNT-ZB载体的构建与鉴定58-59
  • 2.2 pZB-CAG-GFP载体的构建与鉴定59
  • 2.3 pZB-FAG-GFP载体的构建与鉴定59-60
  • 2.4 ZB-mRNA制备与鉴定60
  • 2.5 斑马鱼胚胎水平验证ZB转座活性60-62
  • 2.6 小鼠胚胎水平验证ZB转座活性62
  • 3 讨论62-64
  • 全文结论64-65
  • 参考文献(References)65-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德如;细菌转座子及其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4年01期

2 全登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转座子及其效应[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3 傅荣昭,,李文彬,孙勇如;植物转座子在基因工程应用上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4年05期

4 李凤玲,赵毓橘;植物转座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年05期

5 何承忠,陈宝昆,江涛,张志毅,李善文;植物转座子的研究与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6 王瑞白,阚飙;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03期

7 高东迎;何冰;孙立华;;水稻转座子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7年05期

8 韩民锦;李雪;张泽;;转座子显示技术及其在家蚕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展望[J];蚕学通讯;2008年04期

9 张博;陈兵;张青文;康乐;;昆虫的转座子及其功能[J];昆虫知识;2009年02期

10 田海霞;;转座子在基因组和基因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才华;肖美丽;任小东;Alice Hayward;殷家明;付东辉;李加纳;;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嵌合转座子的特征分析和功能注释[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2 严冰;曾庆韬;钱远槐;;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体中转座子分布的多样性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云峰;;小麦中转座子存在的可能性初探[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曲志才;姜曰水;;山东部分地区灰飞虱mariner类转座子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5 周祥;白林泉;邓子新;;井冈霉素产生菌的全基因组转座子突变[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逄晓阳;李晶;刘国文;王哲;;利用转座子诱变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瞿婷婷;俞云松;魏泽庆;陈亚岗;李兰娟;;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耐药转座子结构及MLST分型[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何泽;曹广力;薛仁宇;陈淼;陈文柱;王崇龙;郑小坚;沈卫德;贡成良;;用piggyBAC转座子进行家蚕转hGM-CSF基因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钟仰进;杨婉莹;曹阳;黄亚东;温硕洋;劳海华;陈维春;;家蚕K1.4转座子的拷贝多态性及K1.4主拷贝的序列特征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程洛单;邹曙明;田玉梅;杜雪地;;金鱼hAT家族Tgf2转座子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自我剪切[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卫东;转座子荣居自然界最丰富基因榜首位[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遗传基因中的“侵略者”[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朴淑瑜;科学家找到大麦白粉病“元凶”[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露鹏;高效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的关键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宋成义;不同DNA转座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和胚胎中转座活性研究及新转座子的挖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覃成;基于栽培辣椒和野生辣椒的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辣椒属的驯化与特异性[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东;多倍体鱼转座子的遗传变异和雌核发育鱼性腺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化浩;家蚕基因组中转座子的水平转移[D];重庆大学;2014年

6 陈勇;全基因组中网络缺失基因和微型转座子的发现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马峇;桑树全基因组转座子的鉴定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8 丁f;piggyBac转座系统[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娜;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家蚕定向遗传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吴敏;鳞翅目昆虫中piggyBac转座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杰;家蚕内源性piRNA促进家蚕piggyBac转座子的稳定性[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晶晶;组织培养诱导下水稻met1-2突变体反转座子Tos17活性与组蛋白修饰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潘晓寒;外源序列插入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分步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4 倪欣涛;鸭疫里默氏杆菌转座子随机突变库的构建及毒力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晓欢;二化螟Ty3/gypsy反转座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熊杵林;昆虫MITE转座子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及数据库的构建[D];重庆大学;2015年

7 魏彬;基因组重测序作物的新转座子鉴定及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楚润;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玉米温热带自交系转座子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菁菁;烟草基因组一类微小倒置重复转座元件(MITE)的转座活性及真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韩雪;化脓隐秘杆菌转座子分布与耐药相关性及木犀草素对转座子tnpA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5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75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