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收益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5 12:15
本文关键词:改进收益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型知识产权 改进收益法 剩余寿命 阶段性分成率 动态折现率
【摘要】:当下全球都已然步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诚然知识产权在整个经济及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来,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下文多处简称高企)来说,知识产权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取代有形资产创造利润的重要位置,逐步发挥其创造价值的功能,因此不论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还是投资者,都应该敏锐的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地位和影响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其价值的衡量以及随后的运用和变现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专业判断,才能保证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质及特点进行了剖析,最终将对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构成的技术型知识产权定位成本文的研究范畴。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技术型知识产权自身特点以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充分分析其价值实现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资产评估理论,然后将其结合并创新,分别从技术型知识产权剩余寿命的思考、分成率的阶段性改进以及对折现率的动态分析三个层面对传统收益法进行了改进,并使用改进的收益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同时,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改进的方法回溯评估与原评估结论进行比较,及时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得到改进的方法适用于高企知识产权评估的结论,希望能运用到更多的评估实践中。
【关键词】:技术型知识产权 改进收益法 剩余寿命 阶段性分成率 动态折现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44;F273.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现实背景11-12
- 1.1.2 学术背景12
-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2-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框架13-14
- 1.4 本文的创新点14-16
- 2 文献综述及研究范围16-23
- 2.1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16-18
-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16
- 2.1.2 知识产权的类型及本文研究范围界定16-17
- 2.1.3 专利权的本质及特点探析17
- 2.1.4 非专利技术的本质及特点探析17-18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0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8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8-20
- 2.3 文献综述20-23
- 3 技术型知识产权价值理论基础23-27
- 3.1 技术型知识产权价值的构成23-24
- 3.2 技术型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路径24-25
- 3.3 影响技术型知识产权价值的因素25-27
- 3.3.1 技术因素25
- 3.3.2 经济因素25-26
- 3.3.3 法律因素26-27
- 4 技术型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理论27-34
- 4.1 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及其适用性27-30
- 4.1.1 传统方法27-29
- 4.1.2 创新方法29-30
- 4.1.3 小结30
- 4.2 收益法在技术型知识产权评估中的应用30-32
- 4.2.1 收益法使用的难点30-31
- 4.2.2 收益法存在问题的分析31-32
- 4.3 收益法在技术型知识产权评估中改进的思路32-34
- 5 技术型知识产权评估中的收益法改进34-48
- 5.1 高企知识产权评估收益法使用现状和特点34-35
- 5.2 收益周期确定的改进—剩余寿命的剖析35-39
- 5.2.1 剩余寿命的表现形式36
- 5.2.2 整体剩余寿命的分析—基于生存曲线构建36-38
- 5.2.3 存续期间测评体系38-39
- 5.3 预期收益确定的改进—动态分成率构建39-43
- 5.3.1 关于收益口径和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39-40
- 5.3.2 动态分成率构建40-43
- 5.4 折现率的动态改进43-48
- 5.4.1 折现率概况43-44
- 5.4.2 技术型知识产权的风险特征44
- 5.4.3 动态折现率的改进思路44-45
- 5.4.4 企业整体风险计算45-46
- 5.4.5 技术型知识产权特有风险计算46-48
- 6 案例分析48-63
- 6.1 案例简介48-51
- 6.1.1 委托方与资产占有方简介48-49
- 6.1.2 “煤焦油加氢制清洁燃料油”专利简介49-50
- 6.1.3 评估要素的选择50-51
- 6.2 改进收益法对项目的评估51-61
- 6.2.1 项目的经济分析51-52
- 6.2.2 价值评估及计算过程52-61
- 6.2.3 评估结论61
- 6.3 改进收益法适用性分析61-63
- 7 结论及建议63-65
- 7.1 结论63
- 7.2 不足及展望63-64
- 7.3 建议64-65
- 参考文献65-67
- 作者简历67-69
- 学位论文数据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飞;对一个技术型资产收益法评估算式的质疑[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2 李敏;潘向阳;;收益法评估三大参数确定的实证研究[J];上海国资;2002年06期
3 张驰;;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与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06年24期
4 张天娇;王蓉辉;;收益法相关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3期
5 刘元兵;刘春晖;;品牌资产收益法评估模型参数的取值探讨[J];商业会计;2010年20期
6 丰雷 ,齐畅年;用“收益法”鉴定的实践[J];中国商检;1994年07期
7 黄喻R,
本文编号:797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9790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