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在商标侵权领域的适用探析
本文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在商标侵权领域的适用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标的价值功能日益彰显,而与之伴随的是商标侵权数量日益增多。商标领域侵权容易救济难,侵权成本低利润高,导致恶意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屡禁不止,而我国商标立法一贯秉持补偿性赔偿原则,对此规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健全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显得紧迫而重要。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明确提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商标法》,并于1993年、2001年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分别进行了修订。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了《商标法》,在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上,首次明确引入了惩罚性赔偿机制。该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尤其是商标领域的率先突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然而据笔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例,其重要原因就是惩罚性赔偿具体构成要件并不清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判例,试图对我国侵权法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做一个相对系统的研究,提出完善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浅显建议。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被侵权人的损失通常难以得到全面的补偿;第二,法定赔偿原则适用过度;第三,对于一些恶意、可责性很高的侵权行为,《商标法》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然而由于其构成要件的标准并未明确,导致了目前有法而不用的尴尬局面。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商标法的初衷,主要是针对商标侵权泛滥、侵权主体主观恶性较强的社会现状,立法者的意图是希望引入该制度对于治理上述社会现象带来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商标侵权赔偿的原则,特别是惩罚性赔偿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法条内涵的理解,准确适用这一新的法律制度。客观地说,我国商标侵权领域补偿性赔偿原则仍是主流,但对于故意侵权日益严重的现象规制显得不足,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偿、遏制作用,也是商标侵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不仅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已在实践中适用惩罚性赔偿,长期比较排斥的大陆法系国家随着两大法系的融合,也逐渐接受该制度。我国立法实践已逐步确立了惩罚性赔偿的地位,尽管适用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惩罚性赔偿的有益做法,细化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经横向比较和历史观察可以看出,英国法院十八世纪开始将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救济措施加以运用,但严格限制其适用的范围。而澳大利亚几乎能在所有的侵权案件中主张惩罚性赔偿。后来这一制度引入美国,并在美国得到充分发展,在众多领域包括商标侵权领域广泛适用,但为了防止滥用,近期也出台了限制惩罚性赔偿金的具体措施,明确适用的具体条件。大陆法系国家在坚持传统的侵权损害补偿性赔偿原则的同时,也在尽可能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额。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体系传统上属于典型的大陆法系,但台湾地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大量借鉴吸收美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其中包括在民事立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台湾地区的实践对我们具有更为直接的借鉴意义,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在大陆法系民法体系中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在知识产权侵权方面亦是如此。至于如何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笔者认为应立足我国商标立法以及司法保护的实际情况,借鉴域外商标法或判例中有关惩罚性赔偿的有益经验,剖析我国商标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面临的问题,提出要从侵权人的主观恶意、情节严重的判断以及权利人受损的事实等方面完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通过适用举证妨碍规则、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并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调整侵权裁判思维、及时出台司法解释等多管齐下,进一步健全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关键词】:商标侵权 补偿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导言11-16
- 一、选题背景11-12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12
- 三、文献综述12-13
- 四、主要研究方法13-14
- 五、论文结构14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其不足14-16
- 第一章 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适用困境16-23
- 一、我国商标侵权乱象及其原因分析16-18
- (一)商标侵权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16-17
- (二)故意侵权在商标侵权中比较突出17
- (三)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日益凸显17-18
- (四)企业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意识不高18
- (五)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和商标意识淡薄18
- 二、我国商标侵权赔偿司法实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8-21
- (一)商标侵权案件的判罚数额较低18-19
- (二)难以查明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益19-20
- (三)法定赔偿有适用过度之嫌人获益20-21
- 三、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确立及适用窘境21-22
- (一)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21
- (二)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窘境21-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原则的演进23-32
- 一、补偿性赔偿在商标侵权领域的局限23-25
- (一)补偿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上的适用存在不足23-24
- (二)补偿性赔偿难以给予权利人充分保护24
- (三)补偿性赔偿对侵权人形不成足够威慑力24-25
-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损害赔偿原则的松动与调整25-28
- (一)欧洲国家扩张损害赔偿的尝试25-26
- (二)德国损害赔偿原则的松动26-27
- (三)台湾地区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原则的演变27-28
- 三、我国商标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28-31
-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特殊性29
- (二)惩罚性赔偿功能的互补性29-30
- (三)我国立法实践为商标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提供了支撑30-31
-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比较研究32-41
- 一、部分国家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现状32-35
- (一)英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32
- (二)澳大利亚惩罚性赔偿制度32-33
- (三)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33-35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的比较分析35-38
- (一)英国判例法上的适用条件35-36
- (二)澳大利亚判例法上的适用条件36
- (三)美国判例法上的适用条件36-38
- 三、惩罚性赔偿金数额考量因素的比较法考察38-40
- (一)英国:陪审团根据上诉法院的限制性指引确定38
- (二)澳大利亚:法院以不法行为为中心综合考量确定38-39
- (三)美国:陪审团参考法院的建议自由裁量39-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建议41-49
- 一、我国商标侵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面临的问题41-42
- (一)计算基数难以确定41-42
- (二)适用条件模糊不清42
- (三)司法认知尚不到位42
- 二、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探讨42-45
- (一)侵权人的主观恶意42-44
- (二)情节严重的判断44-45
- (三)权利人受损的事实45
- 三、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45-47
- (一)补偿性赔偿金的确定45-46
- (二)惩罚性赔偿金比例的考虑因素46-47
- 四、完善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法治环境47-49
-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47
- (二)调整侵权裁判思维47-48
- (三)及时出台司法解释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6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后记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宏,范圣兵;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领域的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金福海;惩罚性赔偿不宜纳入我国民法典[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赵志钢;惩罚性赔偿的基本问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郑宁;王君;;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探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平;;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领域的适用[J];江淮论坛;2006年05期
6 冯泠;;美国惩罚性赔偿适用若干法律问题探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瑾;;煤矿安全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刍议[J];中国矿业;2007年04期
8 赵海萍;;试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向婧;潘利红;;浅谈惩罚性赔偿对中国立法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10 陈创;;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惩罚性赔偿的适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无伤害药品惩罚性赔偿刍议[A];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白玫;;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侵权领域的规定为中心[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张泽;;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5 李秀芬;陈瑶;;美国保险法上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可保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6 刘立军;;商品房销售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谌雪燕;;论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8 孙玉荣;;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姜治鹏;;浅议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身健;吓阻虚假广告,不妨引入惩罚性赔偿[N];检察日报;2007年
2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赵庆飞;惩罚性赔偿规则的经济学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贾新光;加大法律惩罚性赔偿力度[N];北京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硕;惩罚性赔偿还应加码[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5 任腾飞;中国式惩罚性赔偿:蚂蚁何时能震慑大象[N];中国企业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专家建议加入合理的惩罚性赔偿[N];法制日报;2013年
7 吴杭民;惩罚性赔偿能不能更加“狠辣”[N];工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陈丽平;惩罚性赔偿应只设下限不设上限[N];法制日报;2013年
9 葛珉;商品房买卖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消费者合同与惩罚性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杜称华;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3 黄娅琴;惩罚性赔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锌;法经济学视野下惩罚性赔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韩京耀;论惩罚性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余永明;论产品侵权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张婷;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领域的承认与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贺云蓉;试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适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吕继凌;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中的适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娟;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威;论我国的惩罚性赔偿金[D];宁波大学;2011年
9 彭彬;惩罚性赔偿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邢琬莹;论惩罚性赔偿在反垄断领域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0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80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