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配比对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2:15
本文关键词:风量配比对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W火焰锅炉 数值模拟 流动及燃烧特性 风量配比 燃烧器角度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无烟煤的利用,W火焰锅炉在燃用无烟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研究和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以采用该技术的国内某电厂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在拱上燃烧器采用集中布置的前提下,应用FLUENT14.5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风量配比和拱上燃烧器倾斜角度对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首先,本文研究了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分别为0:10、4:6、5:5、6:4和10:0时炉内流动及NOx生成特性。当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由0:10变化到10:0时,炉内流场对称性变化较大,拱上煤粉气流的炉内行程先缩短后逐渐变长;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为4:6和10:0时,炉内流场明显偏斜,容易引发炉内水冷壁偏烧的情况;随着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由0:10增大至10:0,炉膛出口排烟温度逐渐下降,氧量浓度在逐渐增大,NOx浓度值变化较大。在冷灰斗处氧气含量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为5:5时,冷灰斗中下部区域的氧气含量最高。因此选取5:5为最佳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其次,本文研究了不同二、三次风配比下炉内燃烧和NOx生成特性。假定二、三次风风率之和保持63.75%不变,将二次风风率分别改变为19.16%、27.38%、33.64%、42.36%以及51.30%。当二次风风率为19.16%时,炉内流场容易发生偏斜;随着二次风风率从19.16%增大至51.30%,炉内流场对称性慢慢变好,拱上煤粉颗粒的下射行程逐渐变长,炉膛火焰中心向下偏移,锅炉尾部排烟温度下降,氧气含量也在逐渐减小,NOx浓度从1290.4mg/m3逐渐减小至1040.6mg/m3(折合氧量为6%,下同)。但二次风风率过大为51.30%时,炉膛的火焰中心过低,容易造成冷灰斗烧损以及产生热疲劳现象。综上所述,选取42.36%为最佳二次风风率。然后,本文研究了拱上燃烧器倾角分别为0°、5°、10°、15°和20°下炉内流动及燃烧特性。随着拱上燃烧器倾角逐渐增大,炉内流场对称性良好,但温度场对称性会逐渐变差,一次风和二次风对前后墙的冲刷作用逐渐增强。拱上燃烧器倾角由0°增大至20°时,煤粉气流的炉内下冲深度明显缩短,拱下气流拐点距浓相喷口高度由17m减小至7.5m,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灰斗超温问题,但同时火焰中心向上偏移致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偏高。随着拱上燃烧器角度逐渐增大,上炉膛氧气浓度在逐渐减小,锅炉出口处NOx浓度值从889.1mg/m3逐渐增大到1220.6mg/m3。综合考虑,推荐拱上燃烧器倾角为5°,建议不要大于10°。最后,在上述确定的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二次风风率和拱上燃烧器倾角的优化参数下,煤粉气流可以下射到冷灰斗中上部区域,炉内流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对称性良好。锅炉的火焰中心位于下炉膛中下部以及冷灰斗中上部区域,前后墙处水冷壁附近温度较低,同时这一位置处氧量浓度较高,能够减弱该处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结渣的隐患。优化参数下炉膛出口排烟温度为1615.1K,氧量浓度为1.41%,NOx排放值为918.4mg/m3。综合考虑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认为优化参数下锅炉流动、燃烧及NOx排放特性较为理想。
【关键词】:W火焰锅炉 数值模拟 流动及燃烧特性 风量配比 燃烧器角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2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常用符号表10-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背景11
- 1.2 W火焰锅炉的燃烧技术特点及流派类别11-16
- 1.2.1 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特点12
- 1.2.2 W火焰锅炉的燃烧技术流派类别及简介12-16
- 1.2.3 W火焰锅炉存在的问题16
- 1.3 W火焰锅炉的研究现状16-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7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4 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简介19-20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锅炉原型及数值模拟方法简介21-30
- 2.1 锅炉原型21-23
- 2.2 数值模拟方法23-29
- 2.2.1 数值计算模型23-26
- 2.2.2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及计算边界条件设置26
- 2.2.3 网格无关性验证26-27
- 2.2.4 数值计算模型验证27-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燃烧及NOx生成特性数值模拟研究30-61
- 3.1 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30-40
- 3.1.1 数值计算工况安排30-31
- 3.1.2 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对炉内流场的影响31-32
- 3.1.3 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32-34
- 3.1.4 内外二次风配比对炉内氧量浓度场的影响34-36
- 3.1.5 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对炉内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36-37
- 3.1.6 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对炉内NOx排放特性的影响37-39
- 3.1.7 不同内外二次风风量配比下炉膛出口参数值39-40
- 3.2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40-49
- 3.2.1 数值计算工况安排40-41
- 3.2.2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流场的影响41-42
- 3.2.3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42-44
- 3.2.4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氧量的影响44-46
- 3.2.5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CO浓度的影响46-47
- 3.2.6 二三次风风率配比对炉内NOx排放特性的影响47-48
- 3.2.7 不同二三次风风率配比下炉膛出口参数48-49
- 3.3 拱上燃烧器倾斜角度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49-59
- 3.3.1 数值计算工况安排50
- 3.3.2 拱上燃烧器倾角对炉内流动特性的影响50-51
- 3.3.3 拱上燃烧器倾角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51-53
- 3.3.4 拱上燃烧器倾角对炉内氧量浓度的影响53-55
- 3.3.5 拱上燃烧器倾角对炉内CO浓度的影响55-56
- 3.3.6 拱上燃烧器倾角对炉内NOx排放特性的影响56-58
- 3.3.7 不同拱上燃烧器倾角下炉膛出口参数58-59
- 3.4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优化参数下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61-68
- 4.1 优化参数下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特性61-66
- 4.1.1 优化参数下炉内流场特性61-62
- 4.1.2 优化参数下炉内温度分布特性62-63
- 4.1.3 优化参数下炉内氧量浓度场63-64
- 4.1.4 优化参数下炉内NOx排放特性64-65
- 4.1.5 优化参数下煤粉颗粒轨迹65-66
- 4.2 不同优选工况和优化参数下炉膛出口参数值对比66
- 4.3 本章小结66-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75-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军;黄伟;曾伟胜;刘赞衡;;EI-XCL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在W型锅炉上的试验研究[J];华中电力;2006年02期
2 杨丽;;中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枫;FW型W火焰锅炉高效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3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91376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