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MM的SCU系统级测试

发布时间:2017-10-03 02:36

  本文关键词:基于VMM的SCU系统级测试


  更多相关文章: VMM测试技术 系统主控单元SCU 功能测试


【摘要】:在集成电路的开发过程中,测试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基于知识产权IP(Intellectual Property)复用的片上系统SOC (System On Chip)芯片项目开发中,测试消耗的资源(比如人力消耗、时间消耗、服务器CPU占用、硬盘内存占用、EDA软件license占用等)已经占到整个项目开发资源的70%甚至更高。用户需求迫使芯片越做越复杂、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一颗SOC芯片内部集成了多颗CPU,多颗DSP, VPU和GPU,以及为了支持多种接口的互联,需要集成多种接口IP。但市场的节奏又要求新产品推出周期越来越短,从而要求芯片研发周期进一步压缩,但支持的功能和各项性能指标并没有相应降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求工程师们更高效的工作,即采用更高效的工具和工作方法。本课题来源于单位商用研发项目,研究在先进、高效的VMM(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Manual)测试环境下,实现一款应用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模拟基带芯片ABB(Analog Base Band)系统主控单元SCU(System Control Unit)的系统级测试。首先研究先进、高效的VMM测试技术。该部分研究VMM技术的测试架构、特点以及使用该技术的完整测试流程。其次分析测试需求,对测试对象系统架构及各部分控制功能、测试场景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步开发实现测试点的唯一参考。该部分对测试对象顶层AHB (Advanced High-speed Bus)上挂载的各个模块在整个系统中所处位置、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握手交互进行研究,重点对系统主控模块SCU各测试点覆盖所需的测试场景深入分析。然后是测试点的开发实现,基于实际测试场景,对测试对象各测试点开发测试用例完成测试。该部分根据实际测试对象的特点,开发了测试用例实现的一般结构,对所有测试点的测试,均可以参考此一般结构基于需要合理裁剪,最终覆盖到所有测试点的测试。最后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该部分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测试环境问题、测试代码问题深入挖掘根本原因,并给出有效解决办法。基于VMM测试技术的芯片级功能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测试目标。在充分保证测试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测试时间,加速了产品上市。跟以往项目比较,在测试工作量提升一倍、人员配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测试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4.5个月,提升测试效率至少30%,对芯片测试起到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VMM测试技术 系统主控单元SCU 功能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11.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缩略语对照表11-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16-19
  • 1.2.1 测试面临的难题16-18
  • 1.2.2 解决测试问题的思路18-19
  • 1.3 论文工作内容19-20
  • 1.4 论文组织结构20-23
  • 第二章 现有VMM测试技术23-29
  • 2.1 测试技术的历史及比较23-24
  • 2.2 VMM测试技术研究24-28
  • 2.2.1 VMM测试技术特点26-27
  • 2.2.2 VMM测试流程27-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SCU功能研究及测试点设计实现29-61
  • 3.1 硬件系统应用架构29-31
  • 3.2 需求分析31-32
  • 3.3 测试点设计实现32-58
  • 3.3.1 复位reset32-41
  • 3.3.2 中断处理41-45
  • 3.3.3 SCU顶层控制45-47
  • 3.3.4 环回测试loopback47
  • 3.3.5 e-Fuse控制47-51
  • 3.3.6 寄存器访问测试51
  • 3.3.7 Security安全访问51-58
  • 3.4 本章小节58-61
  • 第四章 SCU系统测试61-91
  • 4.1 测试环境说明61-64
  • 4.2 测试工具介绍64-66
  • 4.3 测试环境配置66-67
  • 4.4 测试用例管理67-68
  • 4.4.1 回归列表(Regression list)67-68
  • 4.5 测试用例开发68-77
  • 4.5.1 测试用例实现的一般结构68-71
  • 4.5.2 上电复位测试用例实现71-74
  • 4.5.3 中断测试用例实现74-77
  • 4.6 测试执行及结果分析77-89
  • 4.6.1 测试执行77
  • 4.6.2 上电启动复位测试结果分析77-81
  • 4.6.3 中断测试结果分析81-86
  • 4.6.4 测试报错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86-89
  • 4.7 本章小结89-91
  • 第五章 结束语91-93
  • 5.1 论文工作总结91-92
  • 5.2 后续工作展望92-93
  • 参考文献93-95
  • 致谢95-97
  • 作者简介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淮扣,占学德,刘玲;基于UML Statecharts的测试用例生成[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4期

2 生佳根,朱俊武,解洪成,於跃成;一种基于本体的测试用例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3期

3 张德平,聂长海,徐宝文;划分测试中测试用例最优分配问题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王崇霞;根据用例设计测试用例[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年10期

5 杨劲涛;郭荷清;;一种精简测试用例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年05期

6 李冰,陈自力,马飒飒;软件测试用例生成综合策略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04期

7 吕格峰;邹北骥;周浩宇;孙家广;;一种针对交互式软件的测试用例生成模型研究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1期

8 杨劲涛;郭荷清;;黑盒测试用例基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年05期

9 罗清胜;黎升洪;;基于划分分析方法的测试用例生成[J];现代计算机;2006年06期

10 易海胜;;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堂;林春哲;张凯;;软件测试用例构造方法与手段[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磊;曹先彬;;基于进化的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徐李勤;王洁宁;;基于层次有色Petri网的软件测试用例选取研究[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4 林春哲;张凯;王道堂;;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侠影;李志蜀;;一种优化的测试用例约简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张德平;聂长海;徐宝文;;划分测试用例选择策略研究[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郭从颖;;场景驱动测试用例设计及其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从颖;;场景驱动测试用例设计及其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晓燕;李兵;潘伟丰;覃叶宜;;基于错误传播概率网络的软件回归测试用例选择[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10 万琳;张威;马雪雁;陈曼青;;基于路径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 戴杰;“听”软件的IT工程师[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谢敏 沈雪芳 戴金龙;解决软件测试的近忧和远虑[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 韩勖;拨云见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4 《网络世界》记者 郑楠;ONF测试步伐有条不紊[N];网络世界;2014年

5 ;找错[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于明邋唐仕武;驶入测试“快车道”[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航天相机主控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2 张娟;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复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3 黄如兵;组合测试用例的自适应随机生成与优先级排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游亮;回归测试用例选择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谢晓东;基于模型比较的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根;基于动态测试用例生成的二进制软件缺陷自动发掘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邢颖;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分支限界算法及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钱思佑;图形用户界面测试中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李军义;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马雪英;面向对象软件回归测试选择—测试用例最小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青;随机测试用例的自动化生成和约简[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丽颖;基于本体的核电站生产用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尹文洁;测试用例约简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纪昌斌;基于谓词信息的测试用例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5 戴丽;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格峰;基于功能对象的测试用例生成模型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7 焦安涛;测试用例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薇;带参数约束的组合测试用例生成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邹明;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成亚玲;回归测试用例的优化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2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962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