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03 19:03

  本文关键词:论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游戏 作品 版权保护 侵权行为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生活下娱乐碎片化的趋势明显,同时智能手机产业的迅猛发展,4G、Wi-Fi、无线网络等一系列移动网络性能的提升,使手机游戏作为移动互联网新的盈利增长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热捧。在手机游戏爆发式增长的环境下,研发商们在“全民游戏”的蓝海中“野蛮扩张”,尤其是中小研发商为了将其产品快速推入市场并吸引资本,“山寨”成为其获利的捷径,手机游戏市场侵犯版权的事件持续不断。面对国内手机游戏行业混乱的现象,研发商把目光瞄准手机游戏版权领域,为保障手机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对其的版权保护也成为炙手可热的问题。手机游戏的发展达到新的高潮,而手机游戏对其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比较滞后的,尽管一些研发商在手机游戏版权问题方面狠下血本,但目前手机游戏市场仍缺乏健全的法律体制来规范。另外,手机游戏行业内部缺少能够有效治理混乱局面的自律监管机制。结合当前现实,探索手机游戏版权保护的出路势在必行。本文从手机游戏本身出发,首先通过对手机游戏的基本概述,对整个手机游戏产业仅作初步了解。作为一种新兴的作品类型,手机游戏的定性仍是一大困境,所以文章进一步展开了对手机游戏的可版权性分析,其中对于其所属的作品性,通过对手机游戏与计算机软件、影视作品、多媒体作品、美术作品等分别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分析了手机游戏应归属的作品类型。另外,针对目前山寨盛行、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又展开了关于手机游戏侵权的认定,最后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的手机游戏版权保护的具体实践的研究,进一步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从而完善我国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理论及体系。整篇文章不仅为我们在手机游戏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也为我国在这一方面版权保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进而推动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手机游戏 作品 版权保护 侵权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手机游戏概述11-17
  • 第一节 手机游戏的基本概况11-15
  • 一、手机游戏的内涵及其分类11-12
  • 二、手机游戏的内容及其特征12-13
  • 三、手机游戏产业现状13-15
  • 第二节 研究手机游戏版权保护的必要性15-16
  • 一、手机游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5
  • 二、手机游戏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15-16
  • 第三节 我国手机游戏版权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6-17
  • 一、我国手机游戏版权保护现状16-17
  • 二、我国手机游戏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17
  • 第二章 手机游戏的可版权性17-26
  • 第一节 手机游戏符合作品条件18-21
  • 一、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条件18-20
  • 二、手机游戏的智力成果性20
  • 三、手机游戏的独创性20
  • 四、手机游戏的可复制性20
  • 五、小结20-21
  • 第二节 手机游戏归属的作品类型21-26
  • 一、手机游戏与计算机软件21-22
  • 二、手机游戏与美术作品22
  • 三、手机游戏与电影作品22-24
  • 四、手机游戏与多媒体作品24-25
  • 五、小结25-26
  • 第三章 手机游戏版权的侵权之认定26-36
  • 第一节 手机游戏涉及的侵权行为27-32
  • 一、手机游戏侵权痼疾——盗版行为27-31
  • 二、手机游戏侵权移植——私服、外挂31-32
  • 第二节 手机游戏的侵权行为主体32-33
  • 一、手机游戏盗版行为的侵权主体32-33
  • 二、手机游戏外挂、私服行为的侵权主体33
  • 第三节 手机游戏的侵权行为判定方法33-36
  • 一、传统司法实践判定原则思想表达二分法33-34
  • 二、传统司法实践判定原则实质性相似——接触法34-35
  • 三、美国“抽象-过滤-比较”三步判断法的运用35-36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的构想36-43
  • 第一节 国外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之借鉴36-40
  • 一、美国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之实践36-37
  • 二、日本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之实践37-39
  • 三、韩国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之实践39-40
  • 四、域外版权保护经验之借鉴40
  • 第二节 我国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路径之完善40-43
  • 一、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行业协会监管自律41
  • 二、提升手机游戏行业的IP意识和专业素质41-42
  • 三、构建手机游戏版权防护体系42
  • 四、积极探寻与国际版权保护组织及其他世界组织的协作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源;孙园园;马宇飞;;浅析中国手机游戏的发展趋势[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2 许红敬;;手游市场高成长的背后亟需创新与专注[J];消费电子;2014年03期

3 赵雁;;网络游戏的版权保护[J];电子制作;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静;中国计算机游戏软件盗版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翔;游戏软件版权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高翩翩;网络游戏侵权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金果;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讨[D];西南大学;2010年

5 崔凤桓;韩国对网络游戏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D];延边大学;2012年

6 霍诚;中国网络游戏版权保护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6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966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