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机器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工业差异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机器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工业差异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 机器工业 区位选择 经济地理格局 对外贸易
【摘要】:选取《中国旧海关史料》中1906—1931年进出口贸易(尤其是机器工业进出口数据)作为基础,以机器工业与机器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主要港口城市机器进出口贸易额与工业发展规模的地域分异,揭示了近代中国工业分布格局。通过对机器工业进口额的时序变化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反映出近代工业发展的区域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通商口岸影响下的近代中国主要经济板块、港口—腹地关系、点轴交通网络格局,结合历史史实,观察近代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与口岸城市的位序优势,揭示近代中国工业以沿海沿江为主轴分布的经济地理网络,从而为当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视野下的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2—1937)”(项目号:13YJAZH1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经济地理学视野下近代上海贸易结构演变研究”(项目号:2014M551997) 河南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青年科研人才种子基金”(项目号:0000A404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429
【正文快照】: 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化的国际性进程中,人类社会历经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全球性变革过程,其动力源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内源性现代化以及外源性现代化。近代西欧的内源性现代化具有较强的自我创新能力,以国内积累为手段带动工业化投资,使得经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葭管;探索近代中国问题根源的专著——评黄逸平的《近代中国经济变迁》[J];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2 吴太昌;;近代中国钨、锑、锡业发展简史[J];开发研究;1993年03期
3 朱英;;近代中国商团研究述评[J];近代史学刊;2001年00期
4 苏全有;近代中国生丝出口缘何落败于日本[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齐万良,安悦君;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国文化演进的必然[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05期
6 周春英;;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探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温昌斌;;近代中国关于科技译名统一实践工作要点的认识[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4期
8 陈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9 万立明;;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兴起与主要特点[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亚希;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洁;对近代中国公司立法的探究[D];新疆大学;2016年
3 金阳;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宗教意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刘芳;梁启超民族观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5 梁柳湘;晚清报人与现代民族主义的孕育(1840-1895)[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9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5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15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