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碳排放系数的煤炭循环经济低碳潜力计量

发布时间:2017-12-10 15:19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排放系数的煤炭循环经济低碳潜力计量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摘要】: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炭-电厂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低,科学适度地发展煤制甲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煤炭产业碳排放量的增长。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商学院;青岛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碳路径选择与优化研究”(15YJA63002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不确定条件下山东煤炭资源应急保障与策略研究”(14CGLJ18)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基金项目“山东煤炭应急保障体系及策略研究”(2014SDXT009)
【分类号】:F426.21;X24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的态势,据荷兰环境评价部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的CO2排放量为62亿吨,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1]。另一方面,既有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造成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煤炭作为高碳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琳;;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途径探析[J];中国煤炭;2014年04期

2 孔祥强;马殿群;李瑛;;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供热节能分析[J];热力发电;2013年06期

3 刘娜娜;姜在炳;张培河;;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环境效益评估方法[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11期

4 刘文昌;;峰峰集团推行低碳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生态矿山的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年05期

5 信春华;丁日佳;刘峰;;井工矿低碳生态矿山建设多阶段综合评价模型[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6 盛团秀;白宏峰;郭建伟;;煤炭循环经济对CO_2减排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4期

7 周爽;;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工业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2011年08期

8 赵剑峰;;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工业清洁利用分析及政策建议[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9 于斌;;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及园区发展模式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10 李岩;付林;张世钢;狄洪发;肖常磊;;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J];建筑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凡文;张明;;煤炭加工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点及减排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欣;中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明;周凤英;闫强;张艳;;煤炭不同利用方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J];中国矿业;2017年07期

2 王骁勇;;电站锅炉余热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热面综合优化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年06期

3 梁明珊;;电厂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年05期

4 孔令凯;何正;魏茂林;张世钢;赵玺灵;付林;;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技术综述[J];暖通空调;2017年05期

5 李金克;王风华;;基于碳排放系数的煤炭循环经济低碳潜力计量[J];生态经济;2017年03期

6 高杏存;赵海谦;刘晓燕;;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综述[J];节能技术;2017年01期

7 孔繁晔;;煤炭清洁利用改革中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17年01期

8 高淑云;;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开发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31期

9 靖培星;卢明银;巩维才;汪伟忠;;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熵和变权理论的井工煤矿绿色矿山评价[J];中国矿业;2016年12期

10 吕剑;吴喜生;肖瑶;徐钢;王鹏;;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供热节能方案对比分析[J];分布式能源;201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芸;基于LCA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晨晨;污水处理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宋杨彬;印染企业碳排放核算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选择及实证[D];东华大学;2014年

4 张秀梅;考虑碳排放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夏雨;我国城市住区碳足迹计算与情景演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彭洁;城市污水污泥处置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比较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7 杨世琪;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核算方法与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刘文博;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与释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静;污水处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化评价及减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许力;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许庆庆;;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煤炭产业链发展影响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2期

2 康晓妮;马文举;马涛;陈祥;马学江;赵成海;;320MW机组锅炉加装低温省煤器的经济性研究[J];热力发电;2012年05期

3 陆万鹏;史月涛;孙奉仲;;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与低压省煤器的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2期

4 陆小成;;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5 崔海虹;崔立敏;;热电厂汽轮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及节能分析[J];区域供热;2011年03期

6 刘建功;;冀中能源低碳生态矿山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1年02期

7 周振起;马玉杰;王静静;朱孔阳;;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余热预热凝结水的可行性研究[J];流体机械;2010年12期

8 胡振琪;;转变煤炭开采方式建设低碳运行生态矿山[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5期

9 李岩;付林;张世钢;狄洪发;肖常磊;;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J];建筑科学;2010年10期

10 何满潮;张毅;严玉彪;韩巧云;;我国煤矿高碳行业低碳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莲红;污泥厌氧消化反应器工程应用分析及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薇;循环经济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路——访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J];再生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2 王志义,靳美珠;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天津循环经济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3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4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5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6 夏青 ,翟昕;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上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9期

7 王晶日;实现循环经济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1期

8 葛扬,王棋;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价值链机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9 刘颖,邢德军;浅谈循环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4期

10 龚远星,王巍娜;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274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274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