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农机装备创新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农机装备创新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品设计 农机装备 破坏性创新理论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大蒜收获机
【摘要】:为使农机装备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其进行创新设计。阐述了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利用技术系统进化理论来预测破坏性创新可能发生的时间,重点论述了利用TRIZ理论中的有关技术方法进行破坏性创新的策略选择及实现。以大蒜收获机的破坏性创新为例,通过分析大蒜收获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说明破坏性创新在大蒜收获机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类号】:F273.1;F426.4
【正文快照】: 文献[1-2]提出了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DI)的概念,经过发展,逐渐衍化成为一种技术创新理论,即破坏性创新理论。企业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研究方法,推出尺寸小、质量轻、价格低、功能多、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高效节能的新产品[3],占领消费市场或开拓新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一品;宋绪丁;郭斐;武道;;基于TRIZ理论的道路综合养护车结构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5年03期
2 郭西雅;赵川;胡志刚;樊佳爽;李平平;;BS与TRIZ集成产品形态创新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2014年09期
3 张会娟;胡志超;吴峰;田立佳;彭宝良;;我国大蒜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艺;张华;张志起;周进;崔中凯;;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6年11期
2 艾险峰;胡康;周红宇;周毅;;基于TRIZ的工业设计创新流程研究[J];机械设计;2015年11期
3 李玲玲;康维嘉;;大蒜机械化收获需做好四方面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年11期
4 王小瑜;崔荣江;荐世春;付乾坤;崔中凯;;大蒜种体形态分析及植株收获性能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9期
5 王小瑜;崔荣江;付乾坤;崔中凯;;大蒜错位宽窄行种植方法试验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5年08期
6 杨柯;胡志超;彭宝良;于昭洋;;大蒜机械化切须技术探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年04期
7 崔荣江;张华;徐文艺;马继春;孙广胜;;我国大蒜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5年03期
8 崔荣江;张华;徐文艺;马继春;孙广胜;;大蒜种体入土后的直立栽种条件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2期
9 于昭洋;胡志超;彭宝良;胡良龙;王海鸥;谢焕雄;;大蒜果秧分离机构的蒜株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年02期
10 李立新;刘伟;段恩业;;大蒜蒜种选型与机械化种植对蒜瓣的要求[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莉;史冬敏;;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设计[J];机械设计;2014年11期
2 彭慧娟;成思源;李苏洋;向孟群;;TRIZ的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10期
3 王余烈;苏欣;;基于“低碳生活”方式的绿色设计新理念[J];包装工程;2013年12期
4 焦生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工艺、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J];市政技术;2011年02期
5 黄凌玉;王增;;现代产品形态设计手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14期
6 于东玖;王若愚;熊志刚;;数字游戏健身椅开发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04期
7 赵燕江;张永德;邹赫莉;;基于TRIZ理论的抽油烟机叶片清理机的设计[J];机械设计;2010年02期
8 李书芳;刘勇;;沥青混合料冷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9 杨育;杨洁;王小磊;梁宗雁;梁学栋;;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设计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1期
10 熊开封;张华;崔鹏;;我国TRIZ理论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27期
2 刘平;;重温破坏性创新[J];企业管理;2008年02期
3 丁金辉;张玉利;王革;;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竞争策略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4 张烨;;破坏性创新产品市场进入方式研究[J];软科学;2008年02期
5 耿剑锋;杜龙政;王宇;;中国企业实行破坏性创新的意义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6 邱兆斌;;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超群;;商业模式的破坏性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8 方文静;;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选择的比较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3期
9 王志玮;陈劲;;企业破坏性创新概念建构、辨析与测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12期
10 张香美;;破坏性创新:浙商转型升级的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宇 张英华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破坏性创新与企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许小年 ;破坏性创新需有良好的环境做后盾[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3 北京 媒体人 白天亮;领先者更需破坏性创新[N];重庆商报;2013年
4 贾鹏雷;破坏性创新的启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江苏大学 田红云 宋丁伟;破坏性创新:小企业的竞争制胜之道[N];人民日报;2009年
6 临潼区房地产管理所 张西芳;浅谈“破坏性创新”[N];西安日报;2011年
7 闫彦明;破坏性创新者的先天基因与后天技能[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张瑞敏;破坏性创新之用户交互[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9 凯文·凯利;未来20年,破坏性创新会带来什么[N];新华日报;2014年
10 本报实习生 杨群 本报记者 郑红;管理大师沪上谈“破坏性创新”[N];解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萍;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破坏性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郭政;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杨雪滢;基于破坏性创新的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强;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多元化战略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志玮;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芹芹;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安徽省茶叶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汤渊源;破坏性创新企业行为、消费者偏好与市场绩效[D];东北大学;2014年
3 符文涓;融合新闻的现实困境与实现可能[D];南京大学;2016年
4 蔡贞秀;组织双元学习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张锐;多重竞争条件下广电有线行业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薛伟;破坏性创新的社会福利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7 吴,
本文编号:1285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28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