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生产率优势:集聚、选择还是群分效应
本文关键词:大城市生产率优势:集聚、选择还是群分效应 出处:《世界经济》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通过控制"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考察了企业"群分效应"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多数理论预期相反,大城市集聚了大量中等效率企业,而高效率企业与低效率企业会选择小城市;不考虑群分效应会使对大城市集聚效应的估计产生严重偏误,在生产率分布的25分位点处,集聚效应被高估1.82倍;随着生产率分位点的提高,高估程度不断加剧;大城市中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因此,作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苗圃",大城市的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141、71673150)
【分类号】:F299.2;F4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与中小城市相比,在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密集的大城市中企业生产效率更高(Combes等,2012a)。已有研究主要从知识外溢、中间投入共享和劳动力蓄水池所形 成的“集聚效应”(Duranton和Puga,2004;Rosenthal和Strange,2004;Melo等,2009;Combes等,2010)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淼薇;郝前进;;初始规模、生产率与企业生存发展——基于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2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3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4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5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6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1988年03期
7 ;提高生产率的动力是什么(资料选编)[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9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10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7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第二十九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与分解[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3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张斐斐 任茜;中国的风险来自于资产价格上涨[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许剑毅 刘耀东 江源;多轮驱动的中国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乙纯;劳动生产率下滑意味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2 戴小勇;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炜;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蒋林萍;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李婷;信息化、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温馨;厦门贸易自由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集美大学;2016年
7 孙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16年
8 张哲;基于城市间比较的成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3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33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