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GE模型的丰田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DSGE模型的丰田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 协同创新 DSGE模型 丰田新能源汽车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困扰世界发展的两大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但其发展却面临很多困难,需要企业、政府、高校等多个主体协同解决。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结构-动力-绩效的视角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研究,采用DSGE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丰田新能源汽车进行模拟仿真,并由此得出丰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包括三项研究内容:第一,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结构-动力-绩效的视角分析协同创新理论。其中协同创新的多主体结构决定了协同创新的动力,协同创新动力因素推动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又会产生最终绩效,而协同创新绩效反过来继续影响协同创新的多主体结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多主体结构包含了企业、政府、高校等主体,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论述这些主体,以此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特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动力主要有市场的需求推力及政府的支持拉力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绩效表现形式为论文、专利及新产品。第二,对丰田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进行具体分析。介绍了丰田企业推出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丰田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的论文和专利,以及丰田与其他国内外企业合作的论文和专利,并分析了政府政策对丰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第三,建立DSGE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结论与理论相符。并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丰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的密切合作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扮演推动角色;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源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become the two major problems perplex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helps to alleviate these problems, but its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t need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 and other main bodies to solve them together.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using the DSGE model (DSGE model) to simulate the TOYOTA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thus draw on TOYOTA Chinese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ree research contents: first, comb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dynamics performance. Among them, the multi-agent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termines the pow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riving factors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ll produce the final performance,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ill continue to affect the multi-agent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ulti ag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ucture of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including enterprises,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other subjects, an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ody,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mpetus to the market demand and government support thrust forc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in the form of papers, patents and new products. Second,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OYOTA new energy vehicl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new energy vehicle products launched by TOYOTA, TOYOTA's papers and patents co operating with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papers and patents that TOYOTA has cooperated with other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YOTA new energy vehicles. Third, the DSG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simulat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we draw the inspiration of TOYOTA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sal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to play the rol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ynamic power source; internationalizatio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more and more obvious.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宝:得新能源者得21世纪[J];商用汽车新闻;2009年09期
2 宇轩;李海楠;;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买账吗[J];China Auto;2009年05期
3 常艳军;;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J];经济;2009年08期
4 徐冬青;;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5 谢晶莹;郑小鸣;;美、德、日等国新能源发展策略概析[J];当代世界;2009年12期
6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3期
7 ;新能源技术何时进入“千家万户”?[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5期
8 ;新能源简介[J];节能技术;2010年04期
9 黄前柏;;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09期
10 李金津;赵树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帅;曲孟申;;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胡成春;;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3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5 杜德利;;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7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任振球;;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艾黎明;;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何奕;新能源人才“质”在环保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于瑶;新能源成中阿合作新“赢点”[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栾哲 聂芳芳 实习生 王心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N];吉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斐然;新能源汽车:注入我市发展绿能量[N];赤峰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忠霞 王艳红 潘治;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潜力巨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中国楼市记者 张顺军;新能源技术助阵住宅节能开发[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祝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刘晓星;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秦 崔立勇;新能源汽车:成熟技术先用起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秋梅;我国正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邢万里;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谢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琳;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9 王宪勇;DSGE框架下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璐璐;基于DSGE模型的丰田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颜淼;基于量与价视角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鸣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吴迪;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吴锐;基于非均衡协整理论的新能源—节能减排—经济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杨琳燕;某企业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翠;WTO框架下我国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张希;WTO框架下的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李苓;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4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34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