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北京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9 07:41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工业化 能源强度 VAR模型


【摘要】: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分析了北京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的长期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北京市能源强度与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正相关,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强度呈负相关,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对能源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前四期北京市城镇化发展抑制了能源强度下降,第五期之后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但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影响力度较平稳。降低能源强度不能单纯依靠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应提升城市化、工业化内涵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移排放、碳关税对中美经济的影响及策略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实证分析”(编号:71273275)
【分类号】:F299.27;F427
【正文快照】: 1引言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1978—2015年常住人口由871.5万人增长到2170.5万人,城镇化率由54.9%提高到86.5%,已处于城镇化稳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2015年为0.6%,已不足1%,第二产业的比重为19.7%,第三产业的比重已高达79.7%,第三产业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勋;曹梓珞;;能源强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与我国节能降耗内在动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2 韩智勇,魏一鸣,范英;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年01期

3 何建坤;张希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4 吴滨;李为人;;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唐建荣;王力;;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6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7 滕玉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程连顺;;中国能源强度地区差异化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12期

9 王军;仲伟周;;能源强度的分解与政策[J];求索;2009年06期

10 李瑞娥;王紫瑜;;基于能源强度变化释析的我国节能目标实现构想[J];经济学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3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华杰;降低能源强度+控制消费总量=节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能源强度、碳强度指标并不低[N];南方周末;2011年

5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何建坤;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怎么看目前中国的能效水平?[N];文汇报;2012年

9 韶关日报记者 王建喜;真抓实干确保完成目标任务[N];韶关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肖明;下降18% 专家建言“十二五”碳强度减排可行目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雪娇;我国各省能源强度差异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岳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目标分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汤晓晶;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4 王亚南;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张泊远;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瑜鑫;中国省域能源强度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李江;中国能源强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9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349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