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如何实现历史跨越
本文关键词:三步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如何实现历史跨越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 供给侧改革 科技创新 中国创造 中国质量 中国品牌
【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制造业发展模式正经历巨大变革,中国制造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然而,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同时面临内外约束条件趋紧的严峻挑战,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任重而道远。为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的战略思想,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思想,推动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升级;同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牛鼻子",以改革创新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而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政策着力点在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构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品牌发展战略。
[Abstract]: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emerging in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model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s, Chinese manufacturing ushered in histor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lthough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manufacture of China is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 of tighte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 long way to go to realize the historic leap from big to stro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adhere to the strategic idea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de in China to create in China"; Adhere to the marketization, leg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thinking,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speed to China's quality", "Chinese products to China's br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the same time, insisting on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the "cow's nos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main policy focus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es in its reform and innovation. Deeply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Speed up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quality promotion strategy,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研究项目(13JCD009) 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各国都在谋划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正加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制造业布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栗洪武;赵艳;;论大国工匠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邵安菊;;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经济纵横;2017年01期
3 胡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十二五”成效与“十三五”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16年10期
4 章立东;;“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5 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6 李金华;;德国“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强国的六大行动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7 徐广林;林贡钦;;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宏飞;;工匠精神砥砺“中国制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孙叶青;;“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着眼点[N];人民日报;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伟峰;杨红彦;;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布局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王军;蒋洪平;顾凌云;;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五年制高职现代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7年07期
3 沈东;黄冠宇;朱敏锐;徐伟祖;徐领军;;阳极氧化柔性生产天车控制系统[J];集成电路应用;2017年07期
4 桑雷;郑毅;;“中国制造2025”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智能指向及实现[J];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9期
5 曾茂林;;借鉴新加坡职教特色“后示范”培养大国工匠[J];职教论坛;2017年18期
6 石建勋;王盼盼;;三步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如何实现历史跨越[J];探索与争鸣;2017年06期
7 蔡丽娟;;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年11期
8 朱建民;丁莹莹;;以知识管理新范式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17年06期
9 纪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传统制造业现状与转型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03期
10 孙玉锋;;工业4.0背景下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6年1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银兴;;“互联网+”挑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J];经济纵横;2016年01期
2 任毅;东童童;;“智能制造”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影响及发展预判[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22期
3 王钦;张柡;;“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切入点与架构[J];中州学刊;2015年10期
4 栗洪武;;孔子“师徒观”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10期
5 王铁山;;基于大数据的制造业转型升级[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6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17期
7 刘丹;王迪;赵蔷;古依莎娜;;“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7期
8 孙晓辉;聂小春;汪菊英;;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J];装备制造技术;2015年07期
9 柴忠东;刘厚俊;;剖析美国回归制造业的新动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7期
10 王焱;王湘念;;智能制造的基础、组成及发展途径[J];航空制造技术;2015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制造:80项世界第一[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12期
2 汪洋;专家学者纵论“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J];税务;2002年10期
3 常起延;中国制造 挑战 机遇与发展目标[J];税务;2002年10期
4 王德禄,姜涛;以新材料带动“中国制造”的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2年08期
5 ;中国制造与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0期
6 陈宗周;中国制造与中国研发[J];知识经济;2002年09期
7 陈文丰;黄波;;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8 李伟;武文生;;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9 尹鸿祝;李术峰;;“中国制造”谁来升级[J];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10 王德禄,姜涛;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国制造行业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3 高洁;朱迦迪;徐凯;;从破解反公地体制寻求“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新源泉——兼论“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张静中;;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的危机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瑞娟;刘春芝;;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SWTO分析及战略组合选择[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 梁昭贤;中国制造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中国制造”80余种产品类产量世界第一[N];经济日报;2002年
3 万建民;“中国制造”呼唤“中国信用”[N];经济日报;2003年
4 胡立彪;捍卫并优化“中国制造”[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卢强;“中国制造”的明天和后天[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天南;“中国制造”惠泽各国人民[N];解放军报;2007年
7 罗铮;“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N];解放军报;2007年
8 欧文;“中国制造”怎么啦?[N];经理日报;2006年
9 吕鸿;“中国产品好得很”[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刘伟;“中国制造”定义正被改写[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捷;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林荷莉(JONGKOL SUTTAYAROM);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连昱;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整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徐晓艳;基于交叉效率模型的“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5 肖s,
本文编号:1402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40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