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本文关键词:FDI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出处:《科学决策》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FDI流入我国增速已经放缓,然而,FDI流入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却正在提高。FDI流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将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在FDI流入总量及流向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条件下,探讨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FDI,促推我国制造业升级,正成为急需探讨的新课题。本文运用1996-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对FDI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对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都有明显的促推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则存在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从分地区层面来看,FDI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东部向中部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FDI还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比提高。但是,FDI在西部对制造业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对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因而,要顺应FDI新变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好FDI。
[Abstract]:The current growth rate of FDI inflows into China has slowed, however.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FDI inflow into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creasing. The profound chang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flow direction of FDI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conditions. How to use FDI more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becoming a new topic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4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GLS model, the effects of FDI on manufacturing upgrading are empirically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FDI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labor-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more obvious negative impact.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FDI promotes the transfer of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central region. The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east to the middle and the western region; In addition, FDI also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echnology-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region, but the investment direction of FDI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west was too singl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is unfavorabl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apt to the new changes of FDI,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macro-control, and mak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FDI.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JL058)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JD01;14YBA00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A086);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4K009;15K004;16K009) 湖南省美国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16CASL09)
【分类号】:F424;F832.6
【正文快照】: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大量FDI涌入我国,阳立高李婷杨华峰龚世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制造业。据统计,2015年,我国吸收利用的FDI总额高达1262.7亿美元,其中31.4%投向了制造业a。但是,深入研究FDI的具体流向我们发现,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扩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勇良;;制造业结构调整需采取新战略[J];浙江经济;2000年02期
2 李京文;发展制造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J];中国机电工业;2003年04期
3 高健;李承玲;;江苏与浙江等省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比较[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2期
4 曲建忠;余万林;张战梅;;山东省制造业结构开放效应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李隽波;;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6 李淑华;;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02期
7 马捷;王艳华;赵建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河南省制造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J];特区经济;2007年09期
8 ;向高端化发展 辽宁首次为装备制造业立法[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2年01期
9 李淑梅;;辽宁省首次为装备制造业立法[J];机械制造;2012年02期
10 张嵘,刘新国;经济转型中北京制造业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英;;香港制造业发展现状评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2 李京文;;发展中国制造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边继云;;推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朱高峰;;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林;;让制造业信息化加速我省工业化进程[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6 王亮;刘卫东;;辽宁省各地级城市间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及成因探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张万强;;辽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8 林国雄;;制造业普查资料之解析——因果链条及新儒学经济思想的运用[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9 雷义川;;产业转移推动半岛制造业基地信息化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10 金志海;马先征;冯成军;;关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祝蕾 卞思杰;“总部经济”打造济南制造业[N];济南日报;2006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京文;正确处理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的关系[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张小国 武力 孙潜彤;沈阳:昭示中国制造业[N];经济日报;2002年
4 ;新世纪的中国制造业[N];经济日报;2002年
5 ;与制造业相关的概念和数据[N];科技日报;2002年
6 北京中企工易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李显君博士;中国不能忽视制造业[N];市场报;2001年
7 尚启君;充分发挥制造业对增加就业的带动作用[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项超;警惕鄙视制造业倾向[N];财经时报;2006年
9 孔曙光 (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N];厦门日报;2007年
10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王友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制造业升级[N];淄博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构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徐建荣;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志华;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同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冬冬;江苏省制造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亚男;比较优势演化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陈露;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于瑞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5 陈彩琴;FDI对江苏省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6 周宁;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黄巧玲;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津制造业结构优化路径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徐凌琳;产业集聚对广东省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肖远胜;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联性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刘钧祥;知识资本的制造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0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40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