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立方分级和最优对象筛选的能源供给侧协调互补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18 15:36

  本文关键词:基于立方分级和最优对象筛选的能源供给侧协调互补策略 出处:《水力发电》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供给侧 多能互补 最优对象筛选算法 立方分级


【摘要】:能源供给侧的优化与协调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与经济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立方分级和最优对象筛选的协调互补策略,在多能互补架构下对能源供给侧的协调目标进行优化,并对各能源主体不同多能互补运行情景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Abstract]:The optim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energy supply si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economy of power system. Therefore, a coordinated and complementary strategy based on cubic classification and optimal object selection is proposed. The coordination goal of energy supply side is optimiz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operation scenarios a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050604)
【分类号】:F426.6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化石资源的枯竭与环境污染的逐步加重,供给侧各能源主体的合理优化与协调则成为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环节[1]。多能互补能够提供不同能源主体的能量交互,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文献[3]提出了利用风、光发电存在自然互补的特点,通过合理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雪婷;刘天琪;李茜;王福军;关铁英;;基于虚拟电源配置策略的风光水火多源互补短期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6年05期

2 曾鸣;张晓春;王丽华;;以能源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J];电力建设;2016年04期

3 张蕴昕;孙运全;;混合储能在风光互补微网中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21期

4 孙秋野;滕菲;张化光;马大中;;能源互联网动态协调优化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5 殷桂梁;李相男;郭磊;李晓亮;;混合储能系统在风光互补微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年01期

6 吴杰康;熊焰;;风、水、气互补发电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7 杭乃善;郭小璇;郑斌;李璨;杨秀菊;;基于互补机制的水火电力系统短期节能发电调度[J];电网技术;2012年09期

8 张友棠;冯自钦;程瑞川;;财务三维价值矩阵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张云;;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8期

2 刘杨;王维庆;王海云;宋昆峰;;基于立方分级和最优对象筛选的能源供给侧协调互补策略[J];水力发电;2017年07期

3 李培强;段克会;董彦婷;贺悝;谭庄熙;;含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的光伏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13期

4 郝然;艾芊;朱宇超;;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5期

5 李付林;周建其;曾建梁;厉俊;方景辉;钱伟杰;孙峰;王莉芳;昌健;;供给侧视角下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7年17期

6 黄博南;周建国;孙秋野;张化光;;能源互联网不平衡及谐波补偿控制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7 陈通;孙国强;卫志农;李慧杰;CHEUNG KWOK W;孙永辉;;基于Spiking神经网络的光伏系统发电功率预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06期

8 杜波;刘文洲;;风光储智能微网测控终端的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李存斌;李小鹏;田世明;苑嘉航;;能源互联网电力信息深度融合风险传递: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1期

10 洪居华;刘俊勇;向月;牛毅;;城市能源互联网初步认识与研究展望[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12期

2 左前明;;能源互联网应定位于解决能源产业整体效率问题[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年24期

3 姚建国;高志远;杨胜春;;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3期

4 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推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23期

5 马钊;周孝信;尚宇炜;盛万兴;;能源互联网概念、关键技术及发展模式探索[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6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王剑辉;;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7 郭才伟;;火电过度投资视角下的电力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年29期

8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9期

9 田建芳;毛亚珊;翟桥柱;王全洲;;基于风电消纳能力评估的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方法[J];电网技术;2015年09期

10 张博庭;;电力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能源结构恶化[J];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32期



本文编号:144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44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