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变动研究——基于效用理论视角
本文关键词: 工业结构优化 技术引进 效用 创新驱动 西部地区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东中部相比,全国相对落后地区在西部分布最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薄弱意味着"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引进的关系比东中部地区更加密切。文章在构建技术引进对工业结构优化的效用函数后,从理论层面讨论了单一要素投入和两要素投入组合情形下的技术引进效用差异,并实证分析了2001—2014年西部各省(区市)工业结构优化进程中的技术引进效用变化。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正在经历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动力转换阶段;技术引进在此过程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其优化工业结构的效用始终为正,且具有区域差异;数值的减小说明其作用方式正逐渐由直接向间接转变。
[Abstract]:Compared to the east and the middle.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areas in China are most distributed in the west. The weaknes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means "innovation dr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in the lower and western regions is more close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echnology import utility in the ca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 factor input and two factor input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provinces (districts and cities) from 2001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undergoing a period of dynamic transition from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and its utility of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lways positive, and ha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ecrease of numerical value indicates that the mode of acti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direct to indirec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技术引进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差异研究”(15LZUJBWYJ013) 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项目“中亚地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040315C03);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转口贸易平台背景下的中吉人民币结算研究”(XJNU1202)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技术引进作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经济增长中一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先发国家引进较为成熟的技术用于生产,既规避了研发中开发失败的风险,也缩短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积极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3期
2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六个方面[J];中国橡胶;2001年11期
3 韦明雷;;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制度视角[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2期
4 张立群;;在保增长中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现代企业;2009年08期
5 高永逵;江苏省冶金厅召开冶金工业结构优化专家组第一次会议[J];江苏冶金;1994年01期
6 沈晓慧;;江苏工业结构优化之简析[J];现代商业;2014年11期
7 王戎;论非均衡调整与南通工业结构优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白荣春;认清形势 搞好规划 积极推进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12期
9 陆长福,刘勇生;河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杨中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辽宁经济;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维洋;闫晓静;王佳;;基于碳排放量的河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2 胡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适应造纸工业结构优化需求[A];全国制浆造纸行业国产二氧化氯装备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推介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冠中;卢瑛莹;陈佳;周洋毅;;资源环境约束下淳安县工业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高国富;;煤炭工业结构优化、管理现代化初探[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岚;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现场会召开[N];宁波日报;2005年
2 张玉春;着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光明日报;2006年
3 刘精锐 记者 张启涵;“两化”融合促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牡丹江日报;2013年
4 记者 韩立新;我市积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潍坊日报;2013年
5 高芸;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吉林日报;2013年
6 记者 李小华;以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结构优化[N];自贡日报;2013年
7 记者 郝明雷;我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济宁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杨沛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工业结构优化[N];平顶山日报;2006年
9 陈伦平;彭州市政协 促建“一重一轻工业结构优化工程”[N];四川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王艳;明确发展定位 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中心城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N];周口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南旭;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结构优化[D];兰州大学;2016年
2 王秋彬;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涛;贵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2 朱燕宾;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喻景;创新驱动重庆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换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赵明宇;包头市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鹏生;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6 鞠红彩;自主创新对吉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机理及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甄万里;云南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万兴伟;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唐燕玲;基于降低能耗视角的甘肃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英英;陕西省“十二五”工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5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44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