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4 19:42

  本文选题:制造业集聚 切入点:共同集聚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集聚与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选取2004—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探讨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分地区、规模进行了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着集聚层次的不断发展,当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跨过"拐点"后,产业集聚能改善污染排放状况。科技创新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且在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稳健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存在明显的区位性、结构性和规模性特征。
[Abstract]: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inverted U-shaped" curve between agglomeration and polluti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85 prefectura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4 a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on urban pollution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on pollution emission is inversely U-shaped curv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glomeration level, the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pollution emission is inversely U-shaped. When the level of urba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asses the "inflection poin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improve the pollution emission situation. And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verted U-shaped"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on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llution emission. Through the robust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cities with different scale has obvious location on the pollution emission. Structural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绍兴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评价方法与政策工具研究”(13&ZD158)
【分类号】:F424;F719;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娟;汪明进;孙坤鑫;;经济集聚、生态承载力与环境质量[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11期

2 谢荣辉;原毅军;;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3 黄娟;汪明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4 金晓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生产率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5 刘胜;顾乃华;;行政垄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工业污染——来自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5年11期

6 豆建民;张可;;空间依赖性、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J];经济管理;2015年10期

7 原毅军;谢荣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J];科学学研究;2015年09期

8 曹杰;武翠;;基于响应面优化法的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7期

9 杨仁发;;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J];经济管理;2015年02期

10 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晨;郑国全;;产业集聚区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16期

2 王健;甄庆媛;;城市人口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的门限效应研究——以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7年08期

3 刘晨跃;徐盈之;;城镇化如何影响雾霾污染治理?——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7年08期

4 邓彦龙;;财政支出结构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7年08期

5 郝宏杰;;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服务业增长——基于中心城市数据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黄娟;汪明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8期

7 冯毅梅;李兆友;孙庆梅;;21世纪我国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特征论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4期

8 史宝娟;杨楠;;河北省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9 卢燕群;袁鹏;;中国省域工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10 吴亚;;近十年国内外产业集聚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素琳;韩君;杨肃昌;;城市规模、集聚与空气质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5期

2 黄娟;汪明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3 钟茂初;;如何表征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兼论以胡焕庸线生态承载力涵义重新划分东中西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4 杨肃昌;马素琳;;城市经济增长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5年12期

5 豆建民;张可;;空间依赖性、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J];经济管理;2015年10期

6 于文超;;公众诉求、政府干预与环境治理效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7 钟茂初;李梦洁;;环保投资的经济-环境-民生综合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8 原毅军;谢荣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J];科学学研究;2015年09期

9 王佳;杨俊;;地区腐败、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理论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10 谭嘉殷;张耀辉;;产业集聚红利还是“污染避难所”再现?——基于广东省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祖希;;控制城市规模改善首都环境[J];环境保护;1983年10期

2 陈跃东;城市环境与人类建筑的更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4年01期

3 李大为;城市中的“弧岛”——城市中工厂带来的问题及应对[J];工业建筑;2003年04期

4 刘秀梅,吕洪孝;浅谈减少城市垃圾污染的几种途径[J];山东环境;1998年03期

5 沈金华;曾翔e,

本文编号:1567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567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