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的非对称性属性与治理对策
本文选题:军民融合 切入点:非对称性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军工企事业与非军民企事业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计划与市场两种制度和两种路径相调和的挑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解决军民二元主体及军民在资产、技术、人才上的非对称难题。基于国际的借鉴和历史的考察,建议军民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治理体系,确立治理主体及其权责,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机制,才能赢得军民融合发展红利,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享的融合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跟踪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2ZCZDTC00200)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天津市科技智库支撑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14ZLZLZZF00094)
【分类号】:F426.48;E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隆科;;以弱制强——论非对称战法[J];现代兵器;2001年06期
2 陈小明;;当代非对称军事思维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伊战·人道·和平[J];时代潮;2003年07期
4 杨健;张天宇;;潜艇如何进行非对称作战[J];当代海军;2005年11期
5 丁斗;非对称战争的经济学方法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3期
6 石齐平;;新世纪“非对称战争”[J];中外管理;2009年10期
7 石凤军;“非对称作战”的提出及其启示[J];军事历史;1999年01期
8 张耀广;;非对称作战思维在GPS对抗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4期
9 罗小明;康祖云;闵华侨;;基于Multi-Agent仿真模型的非对称作战有效性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9年02期
10 景元清 ,王向龙;美军非对称理论的新发展[J];国际展望;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德利;马志杰;;反恐怖作战非对称性分析及对轻武器需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鲜红星邋谢平文 赵荣春;非对称作战中的非对称因子[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朱磊 石红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镇江船艇学院;谋略运用中注重形成“非对称性”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杨罡;非对称:蕴藏战法创新奥秘[N];解放军报;2013年
4 柳烨;西方极力打造非对称作战优势[N];中国国防报;2014年
5 庾卫东 仲永龙;对非对称作战本质特征的再认识[N];中国国防报;2003年
6 吕罡;军事谋略重视非对称[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张盟山;解读非接触作战中的非对称[N];战士报;2004年
8 张桂芬;俄罗斯“非对称回应”军事思想[N];学习时报;2008年
9 史延胜 李伟峰;浅析谋求“非对称优势”[N];中国国防报;2003年
10 张凇×跤,
本文编号:162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62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