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性与自主合作创新网络演进: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
本文选题:合作创新网络 切入点:地理邻近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14期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与知识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通过多个组织合作完成,但现有研究对于合作创新机理仍缺乏共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通过引入邻近性概念构建合作创新解释框架,然后基于中国1985-2015年集成电路领域的500 945条专利的全样本数据,通过QAP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知识积累邻近、知识结构邻近与创新环境邻近共同影响合作伙伴选择,且随着时间推移与产业发展,地理邻近的重要程度逐渐降低,知识结构邻近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知识积累邻近和创新环境邻近在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正向影响合作创新伙伴选择,表明合作创新网络内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现象。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science, more and more innovations ar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organization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existing studies.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roximity to construct a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terpret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500,945 patents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5, the authors find that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ximity ar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by QAP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proximity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partner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structure proximity presents a U-shaped chang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ximity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proxim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election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artners after the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mature stage, indicating that there has been a certain degree of class solidification phenomenon i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3.1;F4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琳;张宇;;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下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基于SIENA模型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4期
2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基于地理邻近与社会邻近的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分析——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4年05期
3 党兴华;弓志刚;;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基于中国共同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10期
4 刘志迎;单洁含;;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效应——基于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9期
5 李琳;韩宝龙;;组织合作中的多维邻近性:西方文献评述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年07期
6 刘军;;QAP:测量“关系”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J];社会;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丽艳;许小可;;参照零模型的双层网络结构相关性检测[J];科技导报;2017年14期
2 于永达;闫盛枫;;邻近性与自主合作创新网络演进: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14期
3 尹西明;王毅;陈劲;;高校创造的知识转移到哪去了?——对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6期
4 种照辉;覃成林;;“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5期
5 夏丽娟;谢富纪;王海花;;制度邻近、技术邻近与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基于产学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年05期
6 陈宇;肖璐;;距离对“高校—农村”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年05期
7 张思;刘清堂;朱姣姣;王虹;;基于社会网络的教师工作坊知识共享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年03期
8 曹兴;宋长江;;认知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对双元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年04期
9 刘承良;桂钦昌;段德忠;殷美元;;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J];地理学报;2017年04期
10 许云;刘云;贺艳;;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模式及政策启示[J];科研管理;2017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4年02期
2 李琳;雒道政;;多维邻近性与创新:西方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3 丁绒;孙延明;;企业竞合行为的演化博弈试验与集群联盟群体行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4期
4 李琳;韩宝龙;高攀;;地理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年01期
5 肖丁丁;朱桂龙;;产学合作中的知识生产效率——基于“模式Ⅱ”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年06期
6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7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8 李琳;杨田;;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效应——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9期
9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10 李琳;梁瑞;;临时地理邻近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力;沈蒙蒙;;合作创新发展过程与安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构建[J];对外经贸;2013年12期
2 王力;姜发根;;基于合作创新理论的汽车产业创新平台构建[J];人类工效学;2013年04期
3 李湘君;;医药产业合作创新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8期
4 完颜绍华,杨华军,许庆瑞;由蒿甲醚看制药业的合作创新[J];科技与管理;2000年04期
5 陈宇科;喻科;孟卫东;;基于价值网的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以重庆汽车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2期
6 陈颖;高科技织物:整个纺织产业多米诺式合作创新[J];印染;2001年09期
7 ;捷迪讯推出全新视频 强调合作创新[J];计算机与网络;2012年07期
8 曹娟;;汇聚正能量 推动合作创新[J];汽车观察;2013年05期
9 温卓明;;合作创新 共赢海外[J];中国产经;2014年02期
10 刘学,庄乾志;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J];科研管理;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兴士;;中药制造企业发展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 通讯员 李冰 吴月溪;与券商合作创新招商模式[N];深圳商报;2013年
2 记者 张海志;航天科技集团与国防科大搭建合作创新平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3 记者 顾虹;深化合作创新 谋求共赢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霞;合作创新是必然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4年
5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胡伟;“双谷”市长约定携手合作创新[N];湖北日报;2014年
6 记者 蔡惠君 胡建勋 实习记者 陈新;合作创新才能渡过难关[N];东莞日报;2008年
7 记者 索阿娣;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组建联合创新团队[N];中国航天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曦;合作创新促转型[N];中国冶金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崔茉 整理;全球能源安全链呼唤合作创新[N];中国石油报;2013年
10 ;智慧纺织 合作创新 生态运营[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s铉,
本文编号:1658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65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