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技术多元化、动态能力对企业二元式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汽车企业面板数据

发布时间:2018-04-14 06:05

  本文选题:技术多元化 + 动态能力 ; 参考:《企业经济》2017年07期


【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而作为技术创新的体现,技术多元化对企业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66家中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企业技术多元化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以及动态能力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因此,企业在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时要注意"广度"的把握;在坚持技术创新时注意自身动态能力的提高;加强对不相关技术的搜寻,提高探索式创新绩效。
[Abstrac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 necessary 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the embodi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modes.Under this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66 Chinese auto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1 to 2015, the negative binomial stochastic effect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diversification on dualistic innovation and the adjusting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y to bo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utilitarian innovation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is inversely U-shaped, and the dynamic ability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utilitarian innovation.Therefore,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rasp of "breadth" wh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dynamic ability while insisting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search for un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xploratory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301580) 太原理工大学校青年基金“资源型地区采煤沉陷灾害风险测度与预警研究”(项目编号:2015QN086) 太原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分布式大(中)学生科研基础理论与应用案例研究”(项目编号:TYUT-RC201110A)
【分类号】:F273.1;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作奎;;基于动态能力的产业组织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J];科技与管理;2010年06期

2 李朝明;方玲;;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年04期

3 刘晓平;綦良群;;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3期

4 刘晓平;綦良群;;基于动态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机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年04期

5 黄俊;王钊;白硕;顾国伟;肖卫东;;动态能力的测度: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01期

6 张慧颖;吴红翠;戴万亮;;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工业工程;2012年05期

7 刘明周,方叶祥;相约同步线形生产下动态能力计划的实现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龚艳萍,熊伟;战略联盟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J];企业技术开发;2004年10期

9 黄俊;李传昭;张旭梅;;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联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2期

10 黄俊;李传昭;;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白景坤;顾飞;;动态能力生成的整合研究:惯例演化、战略更新及其组织嵌入[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尹丽萍;;基于动态能力双过程-两阶段模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谭云清;马永生;李元旭;;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国际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李辉;张晓明;;企业家社会资本、自主创新水平与组织动态能力[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江积海;刘敏;;动态能力主导逻辑重构及其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韵江;李青霞;;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动吗?——基于辽渔集团的案例分析与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巩见刚;张娜;;基于动态能力框架的IT能力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军;从核心竞争力到动态能力[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3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我市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优秀等级[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磊;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梁旭晖;基于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俞枫;以动态能力为中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卢剑峰;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辉;动态能力对企业组织变革速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曦子;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模型与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龙静;基于动态能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明晶;动态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绩效的作用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赛帅;社会网络、动态能力对物流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金超帆;信息技术、动态能力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徐雪忱;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郑丽娜;社会网络、动态能力对经济型酒店战略转型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郭玉玉;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黄丙东;制度许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动态能力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8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748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