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共生度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20:31

  本文选题:共生度 + 制造业 ; 参考:《管理学刊》2017年05期


【摘要】:合理布局长江经济带沿江制造业与物流业,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共生度模型对1978—2013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共生关系以及共生寿命进行了测算。经分析得出结论:考察期内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处于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阶段,贵州省处于从制造业寄生于物流业阶段向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过渡阶段,其他九个地区均处于从物流业寄生于制造业阶段向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过渡阶段,各个地区出现转折点的时间前后不一,但最终都会向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靠拢。综合来看,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进入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阶段的时间最早,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进入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阶段的时间较迟。因此,要坚持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优化共生环境、减少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制约作用,以实现二者的正向对称互惠共生。
[Abstract]: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are very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symbiotic degree model, the symbiosis degre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nd symbiotic life of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nine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1978 to 2013 ar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Shanghai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are in the positive phase of asymmetric reciprocal symbiosis and Guizhou i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from manufacturing parasitism to positive asymmetric reciprocal symbiosis during the period of investigation. The other nine regions are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from logistics industry parasitism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ositive reciprocal symbiosis mode. The turning points in each region are different in time, but in the end they all tend to positive symbiotic symbiotic model. To sum up,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entered the stage of positive symbiotic symbiotic symbiosis, while the backward regions entered the stage of positive symbiotic symbiosis. Therefore,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win-w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novate the service mode of supply chain,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ptimize 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 reduce the restricting effect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as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symbiosis and reciprocal symbiosis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01) 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FJ2015JDZ016) 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FZ17)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F259.27;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2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竞争力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4 李博;;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黄石、荆州等地的实地调研[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1期

5 朱英明,姚士谋,李昌峰;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6 孙智君;于洪丽;;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高万权;发挥宜宾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作用[J];经济地理;1994年02期

8 朱英明,姚士谋;农村人口转化: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之关键[J];中国软科学;1999年06期

9 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年04期

10 唐壬艺;何林;;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长江经济带6个中心城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2 刘锡汉;;加快长江物流大通道建设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2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3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姜涛;长江经济带:今后15年内最具潜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陆峰 姚大捚 顾雷鸣;中国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章涌;湖南“淘金”长江经济带[N];湘声报;2006年

8 毛开云;建设长江经济带应环保先行[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倪;建设长江经济带 守住生态底线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魏昊星 柳洁 (本报记者 魏昊星);建设长江经济带环保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姚瑶;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陈思思;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言顺;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肖薇;长江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张慧;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8 倪浩;边界屏蔽效应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10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6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816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