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上海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1:54

  本文选题:创意设计 + 制造业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近年来,上海制造业地位不断下降,工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减弱。因此,引入新的要素以促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的路径和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上海的相关政策与典型案例,并应用历年投入产出表对上海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意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目前仍处于以硬投入为主的技术融合阶段,其中,制造业与创意设计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大规模"与"个性化"矛盾、所有权结构不完善制约制造业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水平等则是产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针对上述现存问题,政府、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集合力量采取培育本土元素、激发企业需求、引导跨界创新等手段予以重点解决。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tatus of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tinues to decline,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brands continue to weaken.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element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path and mode of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typical cases of Shanghai, By us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over the year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design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find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which hard input is the main fact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rge-scale" and "individu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creative design,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ownership structure restrict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creative desig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 view of the above existing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pool forces to foster local elements, stimulate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guide cross-border innovation and other means to focus on solving.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市轻工业科技情报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课题“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及政策研究”(项目号:2015020043)
【分类号】:F427;J50-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忠;黄晓懿;钟林;;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基于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5期

2 胡慧源;;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出版;2016年07期

3 黄赛;张艳辉;;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泛长三角区域投入产出表的比较研究[J];软科学;2015年12期

4 尹洪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J];管理学报;2015年08期

5 杜传忠;郭美晨;;我国创意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J];江淮论坛;2015年04期

6 赵可恒;;论制造业产业升级语境下工业设计角色定位[J];包装工程;2014年08期

7 张艳辉;李宗伟;;创意产业融入制造环节的共生演化模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02期

8 孙志锋;郑亚红;陈萍;;工业设计与制造业互动的掣肘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9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10 张晓刚;;论设计创意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拓;;制造业中工业设计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7年28期

2 李聪;;文化产业的立法界定及其管理模式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苟锐;王静;徐霖;石美玲;李厑;;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程序与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7年16期

4 曹yN遐;耿昊裔;;上海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杜传忠;刘英华;;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基于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2016年06期

6 郝鑫;;浅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形式创新发展的动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04期

7 田琨;刘嘉阅;杨威;于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耦合渗透的促进效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02期

8 于洋;刘阳;田琨;苏璇;;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耦合渗透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年01期

9 朱佩枫;张浩;马澜;;供给侧视角下江苏新能源产业技术提升路径研究[J];特区经济;2016年12期

10 曾钰诚;;蜕变与新生:数字化时代视域下民族文化版权产业发展的契机与策略[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人;杨永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04期

2 本刊编辑部;;2013年十大年度营销事件[J];中国广告;2014年02期

3 胡昱;;基于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功能升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0期

4 徐明亮;;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丛刊;2012年05期

5 张文珍;;创意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以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中心[J];理论学刊;2012年10期

6 孙晓华;郑辉;;技术溢出、研发投资与社会福利效应[J];科研管理;2012年09期

7 叔平;;制造业创意产业[J];上海质量;2012年09期

8 孔伟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9期

9 沈法;雷达;麦秀好;;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王敏杰;;宁波企业工业设计现状研究——基于190家企业的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志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彬;建构华东南-福建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3 石天戈;张小雷;杜宏茹;时卉;;中亚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差异与结构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3年04期

4 高忠新;;基于网络的制造业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08期

5 吴铮争;吴殿廷;冯小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1期

6 何春桦;;中国制造业向自有品牌迈进[J];华人世界;2007年08期

7 李平;佟连军;邓丽君;李名升;;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8 彭飞;韩增林;;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同构性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立卓;贸易投资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92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