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中国制造 +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参考:《经济纵横》2017年11期
【摘要】: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Abstract]:At present, "made in China 2025" is in a deep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uch as the degree of intelligent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the low end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he pressur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weak 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mong enterprise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hould base on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key enterprise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3.0 and 4.0 of industry, and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分类号】: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媛;新中国制造[J];知识经济;2001年03期
2 ;中国制造:80项世界第一[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12期
3 汪洋;专家学者纵论“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J];税务;2002年10期
4 常起延;中国制造 挑战 机遇与发展目标[J];税务;2002年10期
5 王德禄,姜涛;以新材料带动“中国制造”的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2年08期
6 ;中国制造与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0期
7 陈宗周;中国制造与中国研发[J];知识经济;2002年09期
8 陈文丰;黄波;;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9 李伟;武文生;;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10 尹鸿祝;李术峰;;“中国制造”谁来升级[J];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国制造行业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3 高洁;朱迦迪;徐凯;;从破解反公地体制寻求“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新源泉——兼论“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张静中;;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的危机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8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10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 梁昭贤;中国制造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中国制造”80余种产品类产量世界第一[N];经济日报;2002年
3 万建民;“中国制造”呼唤“中国信用”[N];经济日报;2003年
4 胡立彪;捍卫并优化“中国制造”[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卢强;“中国制造”的明天和后天[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天南;“中国制造”惠泽各国人民[N];解放军报;2007年
7 罗铮;“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N];解放军报;2007年
8 欧文;“中国制造”怎么啦?[N];经理日报;2006年
9 吕鸿;“中国产品好得很”[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刘伟;“中国制造”定义正被改写[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4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立卓;贸易投资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捷;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林荷莉(JONGKOL SUTTAYAROM);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连昱;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整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徐晓艳;基于交叉效率模型的“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5 肖s,
本文编号:1973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97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