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获取能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和生产分割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11 09:30
【摘要】:借鉴Koopman和王直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基于产品生产分工过程的"碎片化"和"分割化"属性,运用WIOD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投入产出和全球价值链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主要由深向参与度驱动,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之间不存在显性的相关关系,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显著;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整体排名较为靠后,但观测期内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和长度指数存在行业异质性,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业存在显性比较优势,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存在显性比较劣势。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participation index, status index and length index of global value chain proposed by Koopman and Wang Zhi, based on the "fragment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product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and global value chain statistics published by WIOD and the University of Foreign Economics and Trade,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subdivision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in manufacturing and its segments is mainly driven by deep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complex, and there is no explici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global value chain status index and the length index. The status index and the length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2008 world financial crisis, whil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index and status index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anked relatively low, but the trend of fluctuation increas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index, status index and length index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subdivision industry have industry heterogeneity, labor and resource intensive industries have 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knowledge,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have dominan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排放权市场特性、定价机理与政策模拟设计研究”(项目编号:71473010)
【分类号】: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迪;;七大细分行业各有特色[J];每周电脑报;2007年15期

2 李婕;几家欢乐 几家愁——入世对纺织各细分行业及上市公司影响分析[J];纺织信息周刊;2001年41期

3 薛;;嵌入式厂商聚焦细分行业市场[J];电子产品世界;2012年11期

4 江宏;;瑞仕格:细分行业开拓市场[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年11期

5 刘晓磊;IC设计:风险投资的宠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04期

6 王冬梅;;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年09期

7 李胜文;李大胜;;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1986~2005——基于细分行业的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8 刘纯彬;杨仁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9 黄春媛;何永江;李薇贞;;FDI对我国电子工业生产率的行业内溢出效应研究——以1996—2001年43个细分行业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10 邵予工;惠调艳;胡新;;陕西省电子信息制造细分行业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翔;用友收购细分行业软件厂商[N];网络世界;2008年

2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磊彬;细分行业 四方达谋八方突围[N];经济视点报;2013年

3 记者 费本静;产业行业企业并重 质量标准品牌并推[N];湖州日报;2014年

4 王文;钢铁行业已进入整合应用阶段[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东海证券 牛纪刚 李涛;机械业脉冲增长难维持 关注细分行业[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申银万国 李晓光 黄夔;机械行业:细分行业前景看好 可关注绩优股[N];通信信息报;2013年

7 记者 刘伟;机构精研细分行业 变频器公司受关注[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国泰君安 王稹;荣信股份订单充足 优势明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尹振茂;食品细分行业“龙头”频现上市正当其时[N];证券时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凡晓芝;用友“3+1 世界级产品” 落地细分行业[N];计算机世界;2011年



本文编号:2176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176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