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中美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比较研究
[Abstract]:Taking the value added of exports as the statistical caliber,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strategy of re-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dominant specific price advantage of 19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the location and depth of embedded global value chain (GVC) by using the KPWW algorithm.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of re-industri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verall 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mer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the position and depth of embedding GVC in high-tech industries.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China has lagged behi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mbedding GVC in mos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past 15 years, the overall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improved somewhat. In some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can compet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欧美‘再工业化’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去空心化’的策略研究”(13CJY05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部地区制造业嵌入‘一带一路’全面开放型经济网络的路径与策略研究”(2015VI003)
【分类号】:F424;F4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产业;2010年02期
2 盛斌;魏方;;再工业化[J];中国海关;2010年10期
3 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0期
4 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欣;崔日明;;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2期
6 王雪菲;李永群;;欧洲推动“再工业化”战略[J];中国中小企业;2012年03期
7 杨建文;;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能走多远?[J];社会观察;2012年06期
8 ;美国“再工业化”效果明显 对中制造构成挑战[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孟祺;;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10 张文汇;;欧美再工业化及其挑战[J];中国金融;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2 王峰;;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及原因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6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过程[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谭孝军 陈晖;美国“再工业化”,狼来了么?[N];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外记者 李永群 刘仲华 管克江 丁大伟;欧洲推动“再工业化”[N];人民日报;2011年
4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执行院长 陈宪;“再工业化”不是“工业化”[N];文汇报;2012年
5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孙天仁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欧盟借“再工业化”提振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3年
6 吴智钢;美国“再工业化”的理性和幻想[N];证券时报;2012年
7 央行郑州培训学院 王勇;英国再工业化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张越男;英国再工业化开启?[N];经济参考报;2013年
9 于建东;“再工业化”指向重构转型[N];经济日报;2013年
10 本报驻伦敦记者 王传宝;英国探寻“再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立卓;贸易投资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及其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2 王亮;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孙莉;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培;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卫;熊彼特创新视角下的再工业化:内在本质与作用机理[D];安徽大学;2016年
6 王文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王曦雨;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8 赵藜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工业化现实的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9 万远鹏;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侯雅曼;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62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46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