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业化新阶段及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22:48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面临着新形势。必须立足新常态的大趋势、大逻辑,准确判断我国工业化趋势,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过渡,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打造工业强国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同推进。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义青,姚秋枫;关于加速河北省工业化进程若干问题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湖南的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J];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3 雍红月,李松林;谈工业化概念及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J];内蒙古统计;2002年02期

4 张鹏,李宗强;对陕西所处工业化阶段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5 侃坦;全面、准确理解工业化[J];企业活力;2003年11期

6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辽宁经济;2003年04期

7 王行伟;谈城镇化对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意义[J];理论界;2003年03期

8 葛金田,王昊;创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出路[J];科学与管理;2003年06期

9 郑文,邹德文;我们距离新型工业化有多远[J];政策;2003年04期

10 王岳平,牟文忠,刘志坚;新型工业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8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2 史永铭;新型工业化解析[N];中国信息报;2003年

3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N];扬州日报;2007年

5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6 伞锋;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影响工业化方向[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8 记者 倪涛 李凉 孙健 吴刚 车斌;非洲工业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14年

9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罗润东;走“新型工业化”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跨越[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昕;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龚维;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及区域比较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3 李睿;工业贷款对重庆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崔美丽;山东省工业化时空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砂;CD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邵维蔺;兵团十三师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章梅;内蒙古工业化进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8 廖宗义;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赵耀中;河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酒二科;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7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537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