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质林产品碳流量核算及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22:46
【摘要】:森林与木质林产品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部分。木材的采伐能将森林固碳转移到产品,,木质林产品碳释放的滞后效应使其具有较强的碳储存功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议题已被列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林业议题之一。参与国际贸易的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是议题谈判的焦点问题。FAO林业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木质林产品生产和国际贸易大国。核算和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贸易隐含的碳流动,对评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IPCC指南中的HWP碳量核算方法和途径(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构建了核算方法运用的理论框架,继而估算了1961-201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库储碳量及其年度变化。2011年我国消费木质林产品的碳库储碳量676.69MtC,1961-2011年均增长10.78MtC。应用IPCC缺省法,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为零。应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1961-201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年度储碳量平均值分别为10.63MtC、7.61MtC和2.62MtC;对比1980-2010年中国能源消耗的CO2排放量,木质林产品平均减排贡献率分别为1.61%、1.22%和0.47%,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我国木质林产品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与减排潜力,其中储量变化法核算的碳汇贡献最大,大气流动法最小,生产法的核算结果居中间水平,但蒙特卡洛模拟不确定性分析显示,生产法的不确定性最高。 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及方法的选择对碳量估算结果产生影响。1961-2011年我国所有木质林产品的进口碳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11年,最主要的两类进口产品木质纸浆和工业圆木的进口碳转移量达到19.45MtC和10.58MtC,这两类木材加工原材的大量净进口,增加了储量变化法核算的碳汇贡献结果。2011年中国净进口木质林产品产生的碳排放达14.74Mt C。纸浆属于半衰期为两年的短周期产品,年度碳释放量很大,进口纸浆消费的大量碳释放增加了应用大气流动法的国内碳排放计量。基于碳量进出口国共同承担原则,本文提出木质林产品储量拓展模型,2011年的储碳核算结果为7.6Mt C,比储量变化法低25Mt C,比大气流动法高8.8Mt C,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储量变化法和大气流动法对碳量的极端分配。 本文从木材国际市场价格及供需变化视角,分析了不同方法对林产品贸易、森林资源可持续等的潜在影响。从森林采伐和木质林产品碳流动变化的视角,分析了碳量核算对木质林产品碳管理策略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方法的可行性、与国家政策目标的兼容性以及核算木质林产品的碳汇贡献率,选择储量变化法更有利于我国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同时会促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我国提高木质林产品碳储存和碳替代功能,增强木质林产品碳量管理效能,能够促进木质林产品在减缓气候变化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图文】:
2-2 UNFCCC 木质林产品的分类.2-2 Classification of HWP by UNFCCC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核算过程中,将一国消费埋场中的木质林产品两大类。其中在用木质,又分为硬木类产品和纸产品。其中硬木类年,包括对锯木、木板和其他工业用圆木的烂分解并释放碳量,包括对纸和纸板产品。通操作环节,只有部分的木质材料的碳素保存中。关于垃圾填埋场中的木质林产品,本文和碳排放
加工制造的中间木质林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三是中间木质产品加工成二级产品或最终产品阶段,加燃料燃烧,而产出的木质林产品,尤其是耐用的终端木质储存的碳量;四是木材废弃处理阶段,废弃的木质林产品所储存的碳量在无氧条件下长期保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5;F426.88
本文编号:2613797
【图文】:
2-2 UNFCCC 木质林产品的分类.2-2 Classification of HWP by UNFCCC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核算过程中,将一国消费埋场中的木质林产品两大类。其中在用木质,又分为硬木类产品和纸产品。其中硬木类年,包括对锯木、木板和其他工业用圆木的烂分解并释放碳量,包括对纸和纸板产品。通操作环节,只有部分的木质材料的碳素保存中。关于垃圾填埋场中的木质林产品,本文和碳排放
加工制造的中间木质林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三是中间木质产品加工成二级产品或最终产品阶段,加燃料燃烧,而产出的木质林产品,尤其是耐用的终端木质储存的碳量;四是木材废弃处理阶段,废弃的木质林产品所储存的碳量在无氧条件下长期保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5;F426.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坚;;木材对环境保护的响应特性和低碳加工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徐新良;曹明奎;李克让;;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5 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6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7 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周琼;翁伯琦;;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8 杨锋伟;王兵;周梅;;林业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成效[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3期
9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10 方楷;邓习金;杨清培;施建敏;;木材碳含量变异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彦锋;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13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1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