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3:33
【摘要】: 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个产业重组,其根本动因在于传统电力产业模式的低效率。市场化进程中,不少国家电力产业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和改善;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2001年“加州电力危机”、“北美大停电”等令人们对这种改革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不仅如此,环境污染加剧成为不少国家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的共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力产业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到目前正处在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少学者对于中国的计划电力模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生了什么变化却存在争议。事实上,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到底如何,一直没有经过系统的评价和检验,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 尽管从理论上看,电力产业由强调政府控制到强调市场竞争的转变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但是,即便是最早开始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依旧在不断地探索提高电力产业效率的改革模式。很显然,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对这种市场化改革中电力产业绩效还需要从理论上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解释。产业组织理论产生后,一些学派开始对垄断产业绩效的一些侧有所关注,但对其多维性绩效表现及其实现机制缺乏系统而具体的分析。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分析垄断产业中企业竞争行为与策略选择,而较少有对市场化进程中产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评价,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产业技术经济特性和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演变动态,围绕产业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绩效指标,主要采用非参数前沿分析方法,详尽地分析和评价在由垄断一体化结构和以政府主导电力资源配置的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过程中,中国电力产业已经取得和将来可能取得的绩效,并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对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博弈论模型与基于DEA-YC模型,分析了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这对以较低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及环境成本顺利推进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从而实现中国电力市场绩效的帕累托改进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为本文的基础性工作,第2章对国内个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与绩效评价研究动态做了较系统的综述。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模式下其绩效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电力产业电力改革模式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本身具有其他领域改革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国内外关于市场化进程中电力产业绩效评价的模型化研究、考虑环境因素纳入到市场化进程中电力产业绩效评价等方面仍有待深入。 在比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电力产业绩效决定因素差异性的基础上,论文第3章基于系统的观点,建立了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化绩效的分析框架与绩效指标体系,并分析了指标选择的原则、差异性与局限性。 依据前一章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论文第4章围绕其主要方面对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进行了基本评价,即电力总量、结构、速度、人均量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相对值和绝对值的变化。论文认为,中国电力产业绩效的基本现状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低”“一高”。 在本章中,基于技术水平低下的实证结果和市场化进程中电力产业技术创新可能存在“囚徒困境”,建立了基于Swarm的企业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模型描述了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企业充分利用博弈中所获取的知识,不断修正行为规则的演化过程;与其它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考虑了企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现实更加贴近;基于仿真结果认为,自主创新者在模仿创新之前改革工艺是获利的关键,政府对技术创新进行激励的关键是对不同技术创新阶段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 第5章围绕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绩效指标框架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产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潜力运用程度、成本效率与配置效率等及其变化,并对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 电力产业生产潜力利用程度还不充分,可以认为中国电力产业绩效还有相当的提升和改善空间。潜在产出是分析宏观经济态势以相机抉择至关重要的依据;现有文献没有提供行业潜在产出及潜在生产力运用程度的DEA估算方法;本文根据其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对DEA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潜在产出DEA评价模型,并实证中国电力产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平均生产潜力运用程度,其结论为转变中国电力外延式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电力规制改革。基于相对绩效评价的思想,建立了结合竞争与规制的电力规制模型——DEA-YC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证实:基于DEA的标尺竞争规制模型通过使用相对效率评价的DEA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收益上限确定的主观性,还通过对规制企业引入“影子”企业进行比较,降低了其信息租金,促进企业选择没有松懈的成本策略来实现成本效率。 第6章研究了把环境因素纳入对中国电力产业的绩效评价,主要使用DEA方法分别评价了电力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和计及环境的电力产业效率。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电力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环境因子(污染物排放)降低了中国电力产业绩效,使其进一步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本章中,根据非期望产出的特性,建立了评价中国电力行业环境绩效的DEA模型,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中国电力市场化进程中绩效的约束;基于系统的观点,建立了评价电力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DEA模型。这两个模型与相关研究不同的是,在相对效率评价的DEA模型中考虑了环境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模型分析中的结果认为,在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中,如果把环境因素充分纳入到价格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中,实现电力市场化进程与环境保护的兼容是可能的。 最后,论文基于评价结果和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动态,提出了改善的提升中国电力产业绩效的规范性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电力产业技术创新、基于相对绩效的规制框架、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增长等,为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图文】:
中国历年发电量变化情况(1987~2004)
图 4.6 中国人均电力指标变化情况(1987~2004)Fig. 4.6 Diversification of electricity indicator per capita in China during 1987~2004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年鉴 2005但是,把中国电力发展水平放在一个比较特别是人均电力指标的比较框架下以看出中国人均电力水平还处在相当低的层次(图 4.7)。1997 年,与人均电力最高的加拿大相比,,中国人均装机容量、人均发电量、人均用电量分别只有大的 5.3%、5.1%和 4.8%。因此,中国电力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的压力,通过改实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微观层面,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断改革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标准。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人均装机容量(W/人)人均发电量(kWh/人)人均用电量(kWh/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61;F224
本文编号:2628083
【图文】:
中国历年发电量变化情况(1987~2004)
图 4.6 中国人均电力指标变化情况(1987~2004)Fig. 4.6 Diversification of electricity indicator per capita in China during 1987~2004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年鉴 2005但是,把中国电力发展水平放在一个比较特别是人均电力指标的比较框架下以看出中国人均电力水平还处在相当低的层次(图 4.7)。1997 年,与人均电力最高的加拿大相比,,中国人均装机容量、人均发电量、人均用电量分别只有大的 5.3%、5.1%和 4.8%。因此,中国电力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的压力,通过改实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微观层面,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断改革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标准。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人均装机容量(W/人)人均发电量(kWh/人)人均用电量(kWh/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61;F224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崇明;发电集团战略并购决策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凤辉;我国电力行业自然垄断结构的效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诚;电力市场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职琳;SD公司一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李华彪;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绩效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8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2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