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能调度与需求侧管理的电力优化运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2:05
【摘要】: 电力工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分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节能型电力运营机制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电力体制下,由于电网公司作用于电力工业的发输配售各个环节,其在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推动电网公司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运用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手段建设节能型电力运营机制成为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前沿问题。进而研究探讨建立节能发电优化调度方法、制定需求侧管理措施以及构建节能型电力运营能力评估体系与评价模型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 1.建立了基于协整与支持向量机的中长期电量预测方法。通过协整技术建立了能源系统中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用于电量预测,而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对协整预测误差进一步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提高了预测的可靠性与预测精度。在运用此方法对我国进行中长期电量预测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2.构建了节能发电调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与改进多粒子群算法的组合优化调度方法,实现了对发电侧资源的优化调度。从安全、节能、经济角度选取供电成本、供电煤耗、机组可靠性、厂用电率四个指标,而后运用熵权法计算上述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最优调度目标函数,最后运用改进多粒子群算法实现优化调度。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计算结果优于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达到了在降低总耗煤量的同时,其他指标不受过多损失的目的。 3.从电源供电能力、电网输配电能力、需求侧用电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节能型电力运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评估电力运营的状态,并且有利于推动电网公司建设节能型电力运营机制,提升电力工业的可持续性。 4.建立了循序递进组合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单一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于不一致的评价结果,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验证各单一评价方法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对存在相关性的单一评价方法采用组合评价法对其结果进行组合,若所得评价结果仍不一致,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关联度、最大偏差、平均偏差对组合评价方法的组合效果进行评价,最后运用熵权法对上述组合评价进一步组合得到最终评价结果。此方法克服了单一综合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和不一致性,使所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图文】:
0 198019861988195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年图2一1中国1980一2006年电力消费总量电力消费增长率80~8585~9090~9595~0000~05时期图2一2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率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电力消费增长率从“六五”到“十五”期间的增长率呈现了快速增高的趋势,比如“六五”的五年期间,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6.49%,而在“十五”期间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n%。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电力作为一种清洁方便的二次能源,,较其他能源具有的优势使得电能的普及率得到提高;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电能消费的快速提高;三、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电气化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电器化)的提高,使得电能消费得到快速增长;四、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廉价原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07.61;F224
本文编号:2638402
【图文】:
0 198019861988195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年图2一1中国1980一2006年电力消费总量电力消费增长率80~8585~9090~9595~0000~05时期图2一2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率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电力消费增长率从“六五”到“十五”期间的增长率呈现了快速增高的趋势,比如“六五”的五年期间,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6.49%,而在“十五”期间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n%。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电力作为一种清洁方便的二次能源,,较其他能源具有的优势使得电能的普及率得到提高;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电能消费的快速提高;三、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电气化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电器化)的提高,使得电能消费得到快速增长;四、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廉价原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07.61;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庆金;王丽;;浅析如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J];神州;2012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褚景春;基于需求侧参与的竞争性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廖亮;中国天然气供需分析与需求预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康平;内蒙古电网电量计量系统数据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麦玮斌;智能电网下肇庆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秦珍;多电源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8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3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