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FDI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06:11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除了从总量上分析FDI的外溢效应,本文特别基于联系效应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FDI溢出的方向,本文将其划分为了水平溢出(行业内溢出)与垂直溢出(行业间溢出),并从行业和企业层面考察了FDI的外溢效应,同时,本文还结合了汽车行业的案例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分位数、bootstrap仿真、投入产出分析、logit模型、面板数据等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对于FDI的技术外溢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联系效应视角的研究表明,FDI溢出发生的机制更有可能是通过行业间而非行业内。同时,行业与企业层面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东道国各种因素对行业间溢出的重要性。 首先,本文不区分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并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视角探讨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分位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就全国样本而言,人力资本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FDI技术溢出的发挥,而市场竞争度、技术差距和开放度的加大则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具体而言,当内资企业具有较高生产规模时,人力资本提高对FDI技术溢出的边际贡献较大,而投资环境的改善对FDI技术溢出的边际贡献较小;当一个地区东道国企业规模较大时,经济开放度的负向影响较不显著,而技术差距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过度的市场竞争不利于FDI的溢出,当内资企业的规模适中时,市场竞争的负向作用最为显著。分地区的研究则表明,在东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对溢出的正向作用要显著于投资硬环境;在西部地区,投资硬环境对溢出的正向作用要显著于投资软环境;在中部地区,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本文考虑了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的差异,并进一步从行业与企业层面考察了FDI的技术溢出。研究的结果表明,FDI的水平溢出为负且不显著,而垂直联系渠道的技术溢出为正且十分显著。由此可见,FDI溢出发生的机制更有可能是通过行业间而非行业内。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案例研究也证实了垂直联系渠道技术溢出的重要性。 利用行业与企业层面数据对影响行业间溢出各种因素的研究表明:内外资生产率的差异过大,既不利于后向联系,也不利于前向联系的发生;随着一个行业的技术工艺被分解成不同的阶段或服务的可能性增加,垂直联系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拥有外方合作伙伴、位于工业园或出口加工区、加入商业协会、受过国外教育经理的数量越多、行业内研发支出的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垂直联系的发生;内资企业出口倾向对垂直联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不能简单地认为内资企业出口倾向与垂直联系之间存在单纯的正向或负向联系。最后,东道国企业所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到垂直联系的发生:影响力系数越大,该行业与上游外资企业建立前向联系的可能性越大;推动力系数越大,该行业与下游外资企业建立后向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相对现有研究文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分位数的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这是国内溢出研究中的首次尝试。与普通OLS回归相比,分位数方法可以获取因变量条件分布不同位置的充分信息,从而可避免对经济问题或现象的片面判断。这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关于FDI溢出的研究;(2)研究视角的创新。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联系效应视角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这对现有的溢出文献是有益的补充。现有的关于FDI溢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加总数据。然而,宏观数据模型存在无法看清传导的微观机制、研究样本量偏小,存在识别问题等缺陷,而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则可克服上述不足;(3)在模型的估计方法上,本论文大量应用bootstrap方法。在小样本的情形下,bootstrap方法可得到稳健的分析结果,从而克服常规方法所导致的检验水平扭曲和检验功效低下等问题。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为可靠。
【图文】:

资料来源,行业,生产效应,后向


业的发展(后向联系)。因此,,垂直联系通过这种累积因果会间接地导致水平溢出为了对垂直联系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有较直观的理解,本节将从简单的供析角度来考察垂直联系对行业发展的影响①。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进入东道国选择下游行业(后向联系),也可选择上游行业(前向联系)。接下来,本节将对其加以分析。)FDI 在下游行业进行投资当 FDI 在下游行业进行投资时,存在两种效应,即初始的生产效应与反馈效feedback effect)。其中,初始的生产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项目的产出;由争导致的当地企业产出的改变(挤出效应);供给行业产出的改变,因为这些行的企业面临着产出需求的变化。反馈效应指的是上游行业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了部门,其原因在于,上游行业企业的进入或退出会改变中间品的种类以及竞争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24;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2期

2 杜江;郝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工业部门为例[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9期

3 赵英军,王晨辉;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浙江学刊;2005年05期

4 严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工业部门相关数据的初步分析[J];亚太经济;2006年01期

5 高晓磊;彭巍;;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用的实证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4期

6 刘建民;贺彩银;;外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部门间转移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7年12期

7 牟子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年23期

8 严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9 喻世友,史卫,林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J];世界经济;2005年06期

10 严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琼;蔡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全毅;翁东玲;;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杨蕙馨;栾光旭;;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沈悦;郭镭;;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赖明勇;邓建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孙英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西部矿业的潜在发展[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韩琪;赵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赖斌慧;张秋生;;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铁路人力资本积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劭清;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中国经济腾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年

3 记者 刘泉;中国成吸收外资最多发展中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对外资数据不必过度敏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姜煜;投资北京洽谈会签约407亿[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希琼 徐滨;外商直接投资 能给中国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袁梅;SARS会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N];国际商报;2003年

8 记者 家路美;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5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N];证券日报;2003年

9 孙淼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处;人民币汇率变化搅动了谁的神经[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文一;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古楠(Kundan Pokhrel Majagaiya);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在尼泊尔的经济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4 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涂涛涛;FDI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文静;中国工业部门碳生产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康晓剑;区域经济系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经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薰基;中韩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秀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李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3 徐瑕莲;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霖夏;加拿大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及对外政策研究_兼论对中国投资法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5 聂聆;中国加入WTO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6 秦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经济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7 申蕾;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10年

8 夏维奇;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1979-1998)[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谢斯钿;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王蕾;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4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44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