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2:14
【摘要】:20世纪后期以来,以生产、贸易、投资越来越自由的全球性流动为代表的 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与特定的地理边境及民族(或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 地域性发展为特征的本土化(localization),这两大力量支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 正重新塑造着整个世界。 制造业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是生产活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缩影。世界经济发 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被誉为“世界工厂”或 “世界制造中心”的国家——英国、美国和日本,均是因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 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在当今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 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成为一个 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约有 1/4的人口从事各种形式的制造活动,约有70%~80%的物质财富由制造业创造。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 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当今世界制造业所进行的深刻的战略性 重组,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缩影。另一方面,生产活动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 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而是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即便在一国 之内,不同区域之间也常常是繁荣与衰退并存,发展与停滞同在。一些区域往 往因特定产业的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土化的产业氛围,以及创新 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其他区域难模仿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成为快速成 长的成功区域。各国正是依靠这些植根于本土的区域产业群体去参与全球竞争 的。也正是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不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而纵观国内 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理论渊源、内涵界定、发 展过程和某些方面的策略研究上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但基于全球化与 本土化互动的强劲趋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总的来说,关于全球化与本土 化的研究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相关观点还未取得广泛认同,还没有形成系 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于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十分欠缺。人们需要深入揭示及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全球化与本土化为何及如 何关联互动?其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全球化背景下应形成什么样的产业空 间分布结构与组织模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如何建立竞 争优势?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战略与政府政策的新视角?等等。而上述问题的提 出,正为本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锲机与理论开拓空间。 本论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新经济 社会学、全球在地化等学科理论,探讨了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联机理, 运行机制,战略模式和制度环境;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 的政策建议。本论文通过上述研究,试图建立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理论框
【图文】:

产业价值链,本土


(4)本土生产环节升级与转换随着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在本土生产上会呈现生产环节演进的态势(图4一3)。产产品加加加零部件分包包包中间产品生生生国外品牌产产产自创品牌生生工工组装装装生产产产产产产品的生产产产产产图4一本土生产在价值链环节上的演进4、双向互动性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的网络化,使全球生产与本土生产形成网络与节点的互动联系。这种互动反映在:(1)因全球专业化协作而形成相互依存的生产关系。(2)在生产互动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促进了知识学习的互动和创新的互动。(3)本土生产系统作为网络的节点,既在竞争压力下,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又作为全球网络的知识贡献点和决策点,提高了全球网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4)全球化的要素流动与本土化要素配置的对接,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了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5)生产经营全球扩张的发散性与渗透性产生的产业波及效应、与本土根

中国实际,单位,市场经济模式,示范效应


FFFDIII333.6777375.2111417.26664525777454.6333403.1999407.1555468.7888527.4333535.0555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从发展轨迹看(如图5一1所示):从1984年开始,中国利用FDI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起步阶段(1984年一199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市场经济模式远未形成,投资环境不理想,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缺乏信心,总共实际利用外资仅221.79亿美元,每年平均为22.18亿美元。在起步阶段,跨国公司虽然对中国整体经济的直接作用十分有限,但其发挥的示范效应十分巨大,为其在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羽洁;;海尔的国际化策略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2 郭军;;柯达:成功缘于本土化[J];新经济;2002年Z2期

3 ;发现“财政本土化”——宁夏五市理财变革报告[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08期

4 BEN SCHILLER;罗睿杰;;寻找最佳员工[J];新理财;2011年07期

5 杨忆;;论英文品牌传播中的命名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6 陈亚莉;;航空工业全球化掀起第二次浪潮[J];国际航空;2010年04期

7 魏颖;;也谈本土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8 邱艳萍;;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巴尔舍夫斯基;;全球化与中美关系[J];中国远洋航务;2011年07期

10 恩蓉辉;;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J];商学院;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Hossein Hossenni;;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林华;;解读中国知识产权战略[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双余;;品牌特征、价值和商标及全球化、本土化[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4 徐玉明;卫莉莉;王利斌;王艳红;张建明;申智军;杨运生;梁美红;;警察人格结构本土化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暴琪;贾旭e

本文编号:265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5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